抗聯1939_第四五七章 再戰上江(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師長要不我去給政委要求一下援兵,你看如何?”

他們之前都是城裡的住民,在日軍占據佳木斯後,給城裡所剩未幾的住民發放了安居證,全都趕到城中東南一片牢固地區裡餬口。遴選出年青婦女送去虎帳洗衣服、青丁壯男人集合在船埠四周,逼迫他們幫忙皇戎服卸貨色,每天給兩斤玉米麪。

“窮戶區那邊我熟諳,我如何冇有見我你?”

走了五分鐘後,抬開端看到不遠就是日本憲兵設立的哨卡,統統收支船埠的職員車輛都要接管查抄。陳雷藉著火光隨便打量了一番前後都是一臉怠倦的伕役,在人群中找到了暗藏勞工裡的兵士,不經意間抬起胳膊打了個哈欠,做出兩個手勢,隨後站在伕役當中列隊接管查抄。

“老周,上江的環境如何了?鬼子打到那裡了?二師能不能挺得住?”孟慶山擔憂的問道。

......

“我也冇有想到小鬼子這一次的打擊比以往都猛,這炮火把我們大炮都壓抑住了,讓我們的炮兵團底子就冇有機遇闡揚,更可氣的是天上那飛機。如何老是打不完,這小鬼子到底有多少架飛機,我們不能在這死守,看看能不能讓小鬼子分兵,我們先滅一支。如許也能給我們減輕一下壓力。”

偽滿期間日本侵犯者加大對三江地區物質的打劫。特彆是在圖佳、綏佳鐵路建成後,鬆花江下流、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水運收支口貨色大多經佳木斯港中轉。貨色中轉量超越了哈爾濱,一躍成為鬆花江中下流的最大中轉港。【ㄨ】為適應這類需求,日偽政權充公和兼併了原有的官民船隻。把持了水上運輸。在佳木斯舊船埠還修建了元木樁船埠。1937年,偽哈爾濱航務局又在佳木斯舊船埠東側擴建456米直立式鋼板樁船埠,其泊位可容800噸級船舶15艘。在港區鋪設了鐵路支線和裝卸線,從而使佳木斯港裝卸轉運才氣劇增。1935年至1938年佳木斯船埠裝卸量順次達到72、86、56和144萬噸。水運航路首要有佳木斯—哈爾濱、佳木斯—黑河、佳木斯—虎林等。年客運量達54萬人。客貨運輸總量彆離占當時黑龍江水運總量的20%和70%擺佈。

此時的佳木斯港,天上飄起了雪花下了一陣停了下來,讓空中鋪成了一件紅色的棉衣。天氣卻黑倆眼看不到五指,夜晚氛圍更是酷寒。剛入冬的氣候固然酷寒,但是鬆花江還冇有結冰的跡象,在佳木斯一處船埠南邊一片襤褸的窮戶窩棚區泥濘狹小的巷子上三三兩兩走出一些破衣爛衫的勞工拿著火把,穿戴破布鞋,肩膀上繫著一塊墊肩在日軍憲兵的喊罵聲抱著膀倉促向船埠走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