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手腕,在《清稗類鈔》中另有印證:某梨園為通報諜報,特編《空城計》新詞:"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怎何如赤帝子斬白蛇的刃。"將"赤帝子"暗指洪門,"白蛇"喻滿清。正如李漁《閒情偶寄》所言:"戲文如兵法,虛真假實,方得此中三昧。"
同治七年,湘軍圍殲撚軍於山東。某梨園行經曹州,箱籠裡的蟒袍紋樣引發守軍思疑。班主不慌不忙展開"八卦衣":"《易經》有雲'仰則觀象於天',這北鬥七星綴珠數恰是七顆,豈如亂匪胡繡九星?"說著翻轉衣衿,暴露內襯的"河圖"紋——原是左宗棠麾下的探子。
仿馬連良"忘"詞改調脫困
聞鼓點節拍突變
聽君三遍《長生殿》,方是梨園本身人"
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大師兄張德成混入慶樂土。他點了一出《挑滑車》,待高寵唸到"看前麵黑洞洞,定是那賊巢穴"時,琴師俄然改奏《夜深沉》曲牌。張德成會心,將茶碗倒扣——本來這是"徹夜子時脫手"的暗號。
這般心機,暗合《穿戴題綱》的規製:樸重角色用"正五色",反派著"間色";忠臣盔頭綴紅纓,奸臣必垂黑穗。程長庚演《文昭關》時,特在伍子胥箭衣上繡滿"回"字紋,暗喻"迴天有力",竟成同光十三絕的討論暗記。
2. 應對四式:
"檀板小扣出帥府,雲鑼重擊閉轅門。
學楊小樓"誤"摔令旗示警
古人可循此道:
"檀板聲聲皆帶刃,雲鑼陣陣總含鋒。
這般機巧,源自梨園行的"鑼鼓經"切口。當年三慶班主程長庚為保護承平軍細作,特在《戰長沙》中添了段"反西皮":關公拖刀時的"四擊頭"鼓點若少一槌,便是告訴"官兵將至"。正如《揚州畫舫錄》所載:"戲曲之道,亦兵家之詭道也。"
1、鼓點如雷傳私語
鹹豐三年秋,北京廣和樓的戲台上正演著《定軍山》。黃忠揚鞭催馬時,鼓師俄然連敲三記"吃緊風",本來該唱"這一封手劄來得巧"的譚鑫培,卻改詞為"這一陣殺得六合昏"。台下茶客們渾然不覺,二樓包廂裡的肅順卻神采驟變——這暗號意味著"事泄速離"。
辨戲文詞句增減
《史記·項羽本紀》載"四周楚歌",這攻心之術在戲台上化作"聽音辨忠奸"的絕技。
莫言伶人無肝膽,一曲能當十萬兵"
《樂記》有雲:"凡音之起,由民氣生也。"這心聲之變,在戲台上化作拯救的符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