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式:狗鼻子識香
真古玩估客都是編劇妙手。某年山西出土個破陶罐,估客給編出全套戲碼:"這是楊貴妃沐浴用的香爐,馬嵬坡事情時宮人帶出來的。"還特地在罐底粘點胭脂渣。厥後被戳穿是民國夜壺,賣主氣得直罵:"楊玉環要用這玩意,唐明皇早被熏跑了!"
第一把火:土沁血沁演大戲
《清稗類鈔》裡記取妙招:銅器在燭火上烘,真古銅鏽遇熱穩定色,假鏽一烤就掉渣。某年有人買"商周青銅鼎",拿蠟燭一烤,綠漆簌簌往下掉,暴露裡頭洋鐵皮。估客還要嘴硬:"這是周武王鼎新冶煉技術..."話冇說完就被揍成熊貓眼。
這做舊的把戲,比孫猴子七十二變還花梢。就像現在直播間賣"外洋迴流"的,拿著上週義烏產的貨,非說是圓明園流失的寶貝。剃頭匠老李說得俏:"這包漿要真是年初久,耗子啃了都得掉兩顆牙!"
第一式:鹽水煮乾坤
天還冇擦亮,潘故裡的鬼市就支起了攤。老油子們拎著馬燈,光柱子斜斜打在物件上。戴瓜皮帽的估客拎著個"宣德爐",嘴皮子翻得比平話還快:"您瞧這包漿,冇三百年盤不出這層棗皮紅!"賣主取出放大鏡細看,銅綠裡還粘著新奇泥星子——昨兒個剛從通州墳圈子刨出來的玩意,抹了層鞋油就敢充古玩。
現在用這招驗木頭更靈:拿熱水燙紫檀,真貨吐紫霧,假貨冒黑煙。就像菜場挑黃瓜,掐一把見真章。
3、破假術的三招火眼
老輩玩家傳下土體例:新瓷泡鹽水,三天冒氣泡;老瓷浸百年,紋絲不轉動。同治年間有人買"元青花",按這體例一試,水裡咕嘟冒泡像煮餃子。估客抵賴"海底沉船貨",賣主嘲笑:"海底泡六百年還能吐氣?這怕是東海龍王的夜壺吧!"
第二把火:銘款刻字造身份
潘故裡的老玩家有句口訣:"一摸二看三問祖,四查五驗六不賭。"任你說得天花亂墜,荷包子捂緊最要緊。就像衚衕口王大爺說的:"這年初連媳婦都能網購,何況塊破石頭?"
現在某些拍賣行更離譜,給假畫編"外洋遺珍"的故事。張大千畫個猴,硬說是孫悟空原型;齊白石塗個蝦,非講成慈禧禦膳房寫生。茶社錢掌櫃調侃:"按他們這說法,潘弓足的裹腳布都能當腐敗上河圖!"
現在更絕,拿化學藥水泡玉。鹽酸兌硃砂,煮出"雞骨白";硝酸加靛藍,染出"水銀沁"。就像某些網紅食品,增加劑調出"古法釀造"的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