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手筆比《孫子兵法》的“偷梁換柱”更精美。正如旱地忽律朱貴對時遷說的:“官家的印把子,在我們這兒就是活字印刷——本日刻蔡京,明日雕童貫,後日換個‘替天行道’的閒章,保管漕糧變義糧!”
二十年後,張橫的兒子張旺在潯陽江重開黑店。櫃檯上擺著本仿造的梁山賬簿,專記來往商船的“買路錢”。某日官差查店,翻開賬簿卻見滿紙《金剛經》,正要發作,忽見經筆墨縫間排泄硃砂——那恰是當年劉唐留下的暗記。
汴河邊的蘆葦蕩裡,晃著幾盞昏黃的燈籠。赤發鬼劉唐蹲在船頭,指尖蘸著硃砂,在賬簿上勾出個蓮花標記。浪裡白條張順提著條金色鯉魚躍上船板,魚鰓裡竟夾著張蓋有太師府印的鹽引。“哥哥們看細心了,這魚肚子裡裝的,可比金子還燙手!”他說著剖開魚腹,取出的卻不是肝膽,而是半卷《水滸傳》裡最要命的“生辰綱交割單”。
5、存亡簿外的硃砂記
宿太尉的招安聖旨送到時,宋江正與李逵對弈。黑旋風一子拍在“楚銀河界”:“哥哥真要拿兄弟們的腦袋換官帽?”宋江卻翻開賬簿某頁,指著“征方臘估計折損”欄:“朝廷要我們打方臘,實則是讓兩虎相爭。但你看這‘戰後撫卹’項——陣亡兄弟的家眷可入官田籍,這買賣不虧。”
賬簿硃砂記融會《周易》卦象與江湖切口,比虎符更防偽。這類赤色暗碼,成了遊走在律法外的左券印章。
“官爺,這但是端莊的功德簿。”張旺笑著遞上香火錢,“您看這‘南無阿彌陀佛’,翻譯過來就是‘拿錢過河佛保佑’。”官差摸著袖中金錠,想起爺爺說過的梁山舊事,俄然懂了《水滸傳》真正的結局:“本來這替天行道四個字,是拿硃砂寫在銀子上的。”
本來梁山泊早把《周禮》的“九賦”改成了江湖端方:各山頭按“替天行道”的功績入股,年底分紅不按金銀,而是分官爵。就像吳用對盧俊義說的:“哥哥那北都城的買賣,日進鬥金不如梁山一張交椅——這交椅能換招安後的五品頂戴,可比放印子錢劃算。”
3、替天行道的利錢
武鬆厥後在錢塘江乾燒了賬簿,灰燼中卻現出張順的魚形印記。江湖傳言,那夜有漁人見浪裡白條踏波而來,唱著新編的《漁歌子》:“賬簿燒了硃砂在,義氣散了金銀開。問君能有多少愁,好似招安聖旨順江流。”
這場景暗合《史記·貨殖傳記》說的“貪賈三之,廉賈五之”,可梁山的演算法更野——他們劫的是贓官,分的倒是天道。就像鄆城茶社的平話人唱的:“七星聚義黃泥崗,算盤打得比雷響。劫來金銀過秤稱,三成買路七成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