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破三千世相_第3章 蔣興哥三失珍珠衫:風險預期構建的古代範本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喜好堪破三千世相請大師保藏:堪破三千世相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夕陽染紅了襄陽城的青石板路,蔣興哥捧著那件珍珠衫站在當鋪門前,衫上八百顆南海珠在暮色中泛著寒光。這是他第三次與這件家傳寶衣相逢,可指尖觸到冰冷的珍珠時,卻想起父親臨終前的感喟:"這衣裳是福也是禍,你要學那漁人織網——看得見網眼,才兜得住風波。"

三月後,這件寶衣竟呈現在知府壽宴上。本來當日商船顛末的漁村有孩童撈得此衫,不識貨便賣給當鋪。蔣興哥聞訊前去,卻見知府愛妾身著珍珠衫盈盈獻酒。他當即朗聲笑道:"此衫能助大人官運亨通,實乃天意!"回身便去衙門辦了奉送文書。這番操縱看似虧損,實為今後打通宦海留下伏筆——兩年後他蒙冤入獄,恰是這位知府力證其明淨。

莫道風險無蹤跡,且看老翁笑炎涼。

5、珍珠衫外有青山

1、初失寶衣試民氣

當晚他便重開當鋪,新立的端方驚世駭俗:凡典當衣物者,可自訂代價;三月不贖,衣物捐予窮戶。這般做派看似荒唐,實則是把珍珠衫的故事化作活課本——當人們捧著衣物收支當鋪時,都在無形中演練得失之道。正如《鹽鐵論》所言:"明者防禍於未萌",蔣興哥這是把風險課開在了販子街坊。

第三次失衫最是驚心動魄。蒙古鐵騎南下時,蔣家老宅遭劫。亂軍頭子搶走珍珠衫,卻嫌累墜丟入火堆。蔣興哥立在焦土間,看著珍珠在烈焰中劈啪炸裂,俄然放聲大笑。旁觀者皆道他瘋了,卻不知他想起《呂氏春秋》中"楚人失弓"的典故——楚王失弓而不尋,言"楚人得之";老子聞之說"人得之",孔子則言"天下得之"。現在珍珠衫雖毀,但蔣家三代借這件寶衣悟透的處世之道,早已融入血脈。

這伎倆與當年措置珍珠衫如出一轍。好似《棋經》所言:"善弈者謀勢,不善弈者謀子",蔣興哥畢生所學,儘在這"化險為機"四字。珍珠衫雖已不存,但襄陽城大家皆知:蔣產業鋪門前的貔貅不是用來吞財的,而是提示來往客商——得失不過朝夕事,青山還是笑東風。

第二次失衫更加古怪。某日蔣興哥押鏢走水路,突遇暴風駭浪。目睹貨箱將傾,他竟抽出珍珠衫墊在箱角。眾鏢師瞠目結舌,卻不知這是蔣家家傳的"破財鎮煞"之法。正如《淮南子》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那夜商船在驚濤中古蹟般出險,珍珠衫卻隨浪而去。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