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破三千世相_第12章 科舉場外的隱形天平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牛浦郎偷得的詩稿,空缺處寫滿當票編號。他在甘露寺冒充名流,用的拜帖是和尚化緣簿改的——香火錢數量旁批著"可借慎交當疏"等字樣。某日撞見真牛布衣,倉猝中將詩稿塞進佛像耳洞,卻不知那佛像早被遊方和尚刻滿官員把柄。

(一)範進落第的秤桿顫

最絕的是楊執中獻上的"夜明珠",白日看著是頑石,夜裡放在秤盤上,竟能照見米行摻沙的分量。婁四公子撫掌大笑:"此珠當懸於戶部堂前!"這話厥後傳到嚴貢生耳中,成了催命的鉤索。

吳王來訪那夜,王冕將畫荷的顏料潑入湖中。次日滿湖蓮葉鑲金邊,樵夫傳言"弓足現世"。待叛逆兵過境,湖底金砂早被撈儘,唯留王冕在草堂題壁:"荷儘已無擎雨蓋",暗諷朱門權貴失了撈錢的本領。

(四)周進撞號板的秤星

2. 債務可視化:將情麵來往轉為可計量物件(嚴監生的燈草計量法)

(三)匡超人的名帖術

(二)嚴監生的燈油債

最妙的是伶人們演的《牡丹亭》,杜麗孃的水袖每甩三下,戲台地板便暴露暗格。待曲終人散,暗格裡的銀票早被小廝換成當季冰敬的禮單。這場風雅嘉會,實為江南官紳鹽商的分賬典禮。

待案子告終,鳳四老爹從鞋底抽出真正的左券:蓋著十三家錢莊印鑒的聯保書。那日他站在文德橋上,將左券碎片撒向流水,每片紙都映著個"義"字倒影——本來這"義"字秤砣,稱的是全部金陵城的知己。

待船家討要糕錢,嚴貢生取出汗巾拭淚,巾角繡著"明德"二字——這是給縣太爺看的。公然升堂時,那方汗巾成了"樂善好施"的物證,雲片糕化作"賙濟費事"的善行。驚堂木響處,船家反欠下三錢二分"誣告債"。

範進瘋跑時拋棄的破鞋裡,藏著三張當票:一張押給周進看的八股文,一張抵給嶽父的束脩欠條,最後那張空缺票根纔是真正的籌馬——待他復甦後,這票根將填上"南海縣學政"的官銜。胡屠戶那記耳光打得清脆,實為替半子稱量情麵輕重:打輕了顯不出經驗,打重了傷及新貴顏麵。

厥後詩稿被雨水泡爛,墨跡順著佛手流淌,在蒲團上顯出"冒籍招考"四個大字。牛浦郎連夜逃往揚州,承擔裡裝著半部《金剛經》——經頁夾層記取江淮鹽商的生辰八字,這纔是他真正的功名路引。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