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艘航母去抗日_345 火箭彈的鋒芒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如果不能及時炸掉這兩門火炮,攻橋軍隊將會蒙受龐大的喪失,張耀帶領著小分隊向火炮陣地摸了疇昔,因為第一師的攻橋行動,俄軍竟然冇有重視到張耀帶領的小分隊。張耀他們順利地靠近了間隔火炮一百米不到的處所,這回三具火箭筒同時籌辦,其彆人則在四周鑒戒,眼看著俄軍炮手翻開了炮閂,把彈頭裝了出來,然後裝進了發射藥筒,封閉了炮閂,就要發射!

老鄉答道:“俄國人在河那邊修了崗樓,他們的人很少出來,平時就在小商橋的四周巡查。”林遠本來想抓幾個俄國人體味環境,聞聲這話,心想:“隻好另做籌算了。”

橋頭堡四周的荒草有半人多高,這為他們供應了絕佳的保護,張耀帶領小分隊靠近到間隔橋頭堡二百米的處所,張耀隨即號令:火箭筒班籌辦。

林遠心想:“如果要強攻這座橋的話,傷亡必然不會小,有冇有甚麼好一點的體例呢。”

來到陌生的地點作戰,批示官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本地的老鄉體味環境,老鄉說道:“這條河的名字來源於滿語,意義是‘河床活動不定’,它的河道常常竄改,以是在河兩邊留下了大片的池沼地,平時趕牲口都得加著謹慎,不然陷出來就出不來了。想要在這四周過河,隻能走小商橋。”

顛末兩天的籌辦,十月三日早晨十點,五十名兵士劃著泥板,向河對岸進發。

張耀趕緊說道:“我這就去安排。”

崗樓之間,有一個炮陣地,兩門火炮蒙著苫布,從炮身管的角度,林遠推斷出那是兩門射程較遠的加農炮,炮陣地內裡有專人值守,林遠拿過一支半主動步槍,對著天空連開五槍,隻見橋頭堡裡頓時冒出人來,炮陣地內裡的人也衝到火炮中間,翻開苫布,籌辦開炮。

林遠聽完老鄉的先容,就去到河邊察看地形,河道彎曲折曲的,間隔河邊一千米的處所滿是池沼地,雄師隊不成能從上麵通過,林遠沿著河岸往北走,就發明瞭老鄉口中的那座小商橋。

林遠說道:“池沼地之以是會把人陷住,是因為人踩在上麵的時候,受力麵積小,壓強大,如果人踩在木板上,就增大了受力麵積,人就不會陷出來了,再用槳一樣的東西鞭策泥漿,木板就能向船一樣往前走了。在本地的一些處所,漁民就用這個彆例抓捕海邊灘塗裡的魚。”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