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青少年智慧的150個創意故事_第16章 慧眼識珠,捕捉靈感 (3)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電木是人們對酚醛塑料的俗稱,是由美國聞名化學家貝克蘭於1906年發明的。

看來,題目就出在那種灌木上。小牧童拔了幾棵灌木帶回家。他嚐了嚐毛茸茸的綠葉,有著淡淡的苦味。他又把摘下的漿果放到嘴裡嚼,味道又苦又澀,他忙吐出來扔到爐子裡,爐子裡當即披收回芬芳的香味,非常好聞。小牧童就把果子放在火裡燒一燒,再把燒過的果子放在水裡泡著喝,味道好極了。那一天早晨,小牧童鎮靜得徹夜未眠。

1987年9月23日上午10時零5分,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上海乃至全部中國的人們都能夠看到,距地球154億千米外的太陽,被38萬千米外的玉輪所諱飾。

不貼身的雨衣

但是亞當斯是一個堅毅不拔的人,他仍然固執地將嘗試持續下去。他是一個煙癮很大的人,老是菸捲不離手,菸灰不竭灑落在地上,即便是在搞嘗試時,也是如此。

不管是以動機為前提的創新靈感尋覓,還是因為外界事物開導而偶爾產生的靈感閃現,都是因為大腦中原有“某種籌辦”,在獲得開導後,使靈感思惟處於激起狀況,建立起很多臨時聯絡而敏捷連絡的產品。看似靈機一動,實在早有籌辦,是耐久堆集,偶爾得之的成果。

故事中的小門生在旁觀文藝演出時從演員的長裙中找到發明不貼身雨衣的靈感。

找塊墊腳石

墊腳石之以是有化腐朽為奇異之功,奧妙在於故事中的仆人公皆在締造的狀況中。一個無所用心、思惟呆滯的人,墊腳石是空無一用的。

資訊裡的機遇

市場經濟資訊的刹時捕獲,給企業帶來了龐大的經濟效益。據不完整統計,僅在上海,“日蝕察看卡”就售出了350萬張之多。

16世紀中葉,意大利的沃爾塔發明瞭傳統的化學反應電池。體例是把銀片和銅片浸入水中,向水中加金屬鹽,連接兩個金屬片的電線就產生出電流。但這類體例也出缺點,它產生的電流不敷穩定。

因而,他從朋友家抱回了一隻貓。冇想到,這隻貓因為耐久“養尊處優”,變成了一隻懶貓。它與老鼠“戰役共處”。

有一次,他和父母一同去旁觀文藝演出,舞台上的演員在扭轉時,長裙的下襬像傘一樣緩緩伸開了。他的腦筋中立即閃現出了使雨衣不貼褲腿的靈感,“對,如果雨衣也能像裙子那樣伸開,題目不就處理了嗎?但是,走路又不能扭轉,這如何辦?”回到家裡,他麵前還是扭轉著的長裙,目光卻落到了一隻塑料救生圈上,終究,靈感又一次幫忙他處理了困難:將雨衣的下邊做成一隻救生圈,穿的時候吹足氣,不就不貼在身上了嗎?“充氣雨衣”出世了,他是以獲得了第一屆天下青少年科學締造發明比賽一等獎。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