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蒼山,後名蒼山,古時稱為熊蒼山、玷蒼山,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嶽由北而南構成,東臨洱海,西望黑惠江,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長約百裡,如一道綠色樊籬,雄峙於洱海西岸。蒼山共有雄峙嵯峨的十九峰,山頂上長年積雪,被稱為“夏天赤日雪不容”,更奇妙的是,每兩座山嶽之間都有一條溪水,由上而下,順東流淌一向注入洱海。溪序為:霞移、萬花、陽溪、茫湧、錦溪、靈泉、白石、雙鴛、隱仙、梅溪、桃溪、中溪、綠玉、龍溪、清碧、莫殘、陽南。蒼山十九峰,巍峨雄渾,與娟秀的洱海風景構成激烈對比,其峰序自北而南順次為:雲弄、滄浪、五台、蓮花、白雲、鶴雲、三陽、蘭峰、雪人、應樂、觀音、中和、龍泉、玉局、馬龍、聖應、佛頂、馬耳、夕陽。這十九峰十八溪構成了蒼山奇特而多姿的景觀。百裡點蒼,白雪皚皚,陽春三月,雪線以上仍堆銀壘玉。最岑嶺馬龍峰的積雪更是長年不化,峰巔不時縈雲載雪。
嶽不群又想到了一事,是疇前大理段氏的《一陽指》,點蒼派不知傳播下來冇有?前幾年曾在魔教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