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治世_第二十章:棉價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質量天然不消說,當代的紡織技術方麵,中國事占上風的。至於代價,則是因為銀子的數量決定的。

――――

……

當趙岩帶著五十多騎到濟南麵見朱大典時,朱大典在府衙內見趙岩不過十七八歲,心中不由吃驚。

[bookid=1657303,bookname=《地球儲存條記》]

在布店裡趙岩發明這年代的棉布竟是按斤秤的,絕對是童叟無欺。一公斤棉布的代價大抵在八分錢銀子擺佈。

如果在南邊,布商利潤能夠高達2~3兩。

同時南邊的銀子也比北方的多,因為外洋的銀子流入後,起首就是留在南邊,同時南邊的物產也更加豐富。滿清南下時,常常隨便就能在一家富戶搜出十幾二十萬兩銀子,鄭芝龍的故鄉天然是首富。

朱大典的心機也活絡了起來,若這趙岩能用好,美滿是一個絕佳的打手,這對他的政績很有幫忙。

每當碰到外族入侵,遭到搏鬥最多都是南邊,抵擋最狠惡的也是南邊。

他們的棉布不但代價比不上中國的棉布,質量也比不過。

遊擊將軍,那已經是天啟年間的行情了。照現在的行情,普通都是給副總兵。朱大典能以登萊遊擊的品級勝利招安,實在已經可貴寶貴。

出了巡撫衙門,趙岩帶著人在街上逛了起來。濟南靠近運河,以是比較繁華,街上的人還是比較多的。但繁華的背後,街上卻有很多衣不蔽體的流民、乞丐。

棉布代價在南邊普通能賣到每公斤二錢銀子,此中應當和南邊的經濟更發財有關,經濟更加財的處所,物價普通都越高。

棉花的代價,還得看有無布商前來收買,若冇有多少無布商收買,那麼代價能夠會顛仆不敷一兩銀子。

“全憑大人。”趙岩謙遜的說道,對這表字也不是很在乎,愛如何取如何取吧!

……

“這個……可先警告一番,讓他們悔過便可,之前之事就不必究查了。”朱大典的答覆倒是讓趙岩噎了個半死。

三月二十三,朱由檢批覆了山東巡撫朱大典的奏章,趙岩就撫為登萊遊擊。朝中大員對此併爲太多貳言。

南邊的棉花一擔大抵能賣到4~5兩,而北方的棉花,普通是一擔1~2兩,每擔50公斤。

一起上趙岩閒庭安步的在一家家店鋪看了起來,不竭的扣問著物價,碰到感興趣的東西直接掏錢買下,讓他的親兵提著。

並且貢獻也多,前次一脫手就是黃金千兩。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