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高,高出五嶽,如何個高法,有詩為證:
吾王此地受封國,大法付囑從靈山。
峨眉高,高萬古。
化雨慈雲滿錦城,佛刹王宮同安堵。
放棄統統停滯,集六合之靈氣,吸日與之精華,便是玉女心經、玉女劍法之精華和神妙之處。端坐的、赤裸的慈航神尼如一尊注入了靈氣的玉像緩緩地動了起來。絕美的貴體緩緩站立,白淨的皓腕漸漸舉起,纖巧的玉指當中美好絕倫的玉女劍已經揮動。玉女素心妙出神,殘虹一式定乾坤,身若驚鴻鶯穿柳,劍似追魂不離人。臨敵隻須出半手,縱是越女也失魂。
峨眉金頂。一輪金色的朝陽從蒸騰的雲霧中緩緩升起,陽光漸強,萬道霞光灑向廣袤的蒼穹,萬裡晴空,朗朗清清。晴空之下,深穀霧起,霧起之處,雲海茫茫。蒼茫的雲海,一望無邊。峨眉山上的金頂便被包裹在這煙籠霧罩當中。空中無風,雲麵似鏡,沉寂無聲,遠瞭望去,彷彿蓬萊瑤池。白雲平鋪之時,陽光照在雲層之上,幻出五彩光環,因而佛光乍現。
是夜,覺遠口頌“九陽真經”圓寂,郭襄、張君寶、無色皆有所悟。無色創少林九陽功;張君寶也是以而初創武當,自號三豐;郭襄仍然行走江湖,但願能與楊過會麵,卻始終冇能再見,在四十歲那年,她俄然大徹大悟,在峨嵋削髮爲尼,從而初創了峨嵋派。
三年後,郭襄路過少室山,拜訪少林無色禪師。適逢崑崙派祖師何足道來少林應戰。因山間偶遇,郭襄乃奏考磐,而何是以而暗戀郭襄,特地為奏蒹葭相和。少林一戰,何足道技驚全場,卻又終究被覺弘遠師之徒張君寶擊敗,故返回西域而創崑崙一派,而覺遠也因張君寶被指為偷藝而不得不帶張與郭襄流亡。
晨鐘暮鼓何喧闐,風林水鳥皆談玄。
一輪圓月掛上夜空,清輝遍灑,四野俱靜。潔白的月光之下,慈航神尼潔白如雪的道袍緩緩滑落,一尊比道袍還要潔白的貴體便閃現在凝乳般的月輝當中,不曉得是月輝的晶瑩映托了貴體的美好,還是美好的貴體輝映了月輝的得空。徹夜的月光,徹夜的美女,都該是人間最美的夢境吧!
峨眉山高,卻高不過峨眉派之武功,峨眉武功震古爍今,源遠流長。傳說南宋末年,襄陽大俠郭靖與老婆女俠黃蓉力拒蒙古,獨守襄陽。其次女名喚郭襄,家學淵源,武功駁雜,而行事縱性,與其外祖黃藥師相類,遂有“小東邪”之稱。
峨嵋第二代掌門為風陵師太,其法號也是郭襄為記念與楊過的初逢(風陵渡)而起的。她的師弟孤鴻子與明教妙手楊逍約鬥不敵,負氣而亡,將倚天劍失落並留入官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