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兄,那今晚我們在假日旅店見一麵,我請你吃晚餐。”
“不。”李華龍含笑點頭,“隻要你建立航運公司,同意我投資入股,我必定會入股的!”
“冇有,剛吃過早餐,正看報紙呢。”李華龍淺笑道,“包兄,有事嗎,有事固然言語。”
“我們之前談的前提穩定,我投資200萬,你籌集300萬,湊成500萬,我占百分之三十的股分,剩下百分之七十的股分,如何分派,這是你的事情。你不從航運公司拿薪水,時候定為兩年,兩年後,你再拿薪水。”
包玉剛的父親包兆龍已經在1948年的下半年,賣掉了民豐造紙廠,偕同家人先期從魔都來到了香港。
“那你有甚麼要求?”
當時包玉剛和很多從本地到港的人一樣,總覺得很快就會歸去的,決冇有想到今後會在這個彈丸之地落腳生根。但後出處於諸多啟事,看來是冇有機遇歸去了,不得不在香港從長計議。
“好,不見不散!”
“早晨六點,我記著了。”
“我籌算建立一家航運公司,可資金不太夠,需求找個有氣力的股東。我記得客歲同親會上,你說航運業大有前程,我想問你有冇有興趣和我一起建立一家航運公司。”
“包玉剛,看他籌辦進軍航運業了。”李華龍暗道一些,放下筷子,淺笑道,“我去接個電話。”
但是環境很快有了竄改:因為朝鮮戰役發作,米國對中國實施物質禁運,香港和本地的貿易遭到了嚴峻的影響,全部香港的收支口貿易額一落千丈。
包玉剛和李逸鬆是差未幾時候來香港的,李逸鬆乘船來香港,而包玉剛是乘坐中原航空公司的班級來到香港,他來香港之前,是魔都會銀行副總經理。
“華龍兄弟,你可冇有早退,是我早到了。”包玉剛拱手回禮,伸手作請,“請坐。”
李華龍就《七十二佃農》締造新的票房記載,他寫了一篇文章頒發在《明報》上,這篇文章有自誇的成分,他說投資拍一部電影可否勝利,這與電影腳本有很大的乾係,現在香港很多電影公司並不是很正視電影編劇,他建議進步優良電影腳本的代價。
“是的。”包玉剛果斷地點頭道,“我感覺航運業大有前程……你不會竄改設法了吧?”
“不客氣。我記得你父親對運營地財產很有興趣,彷彿投資了房地財產,他同意你建立航運公司啊?”
占有關統計質料,從1951年到1955年,本地在香港的出口排名從第一降到第五,1954年香港的轉口貿易額比1951年減少了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