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寒門_第三百七十章 寒門上品(2)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此話怎講?”顏拜候當然有所體味,臉一紅,卻用心不睬這個茬,“固然有所不公,但你有施中正做背景——施中正承諾了,鑒於舒晏的名譽和在汝陰郡的武功武功,要將其評為二品;韓先生你起碼也是三品。九品官人法實施以來,一品鮮有人評,二品、三品乃是妥妥的上品了,連多少世家後輩都夢寐以求的!”

與此同時,東北慕容鮮卑、西北禿髮鮮卑、西南氐羌紛繁趁亂而起,再加上晉室的一些殘存權勢、自主而起的華人軍閥,各族之間在中華大地上你爭我奪,開啟了中華汗青上最為混亂的期間——五胡十六國和南北朝並立。

五人當中最傑出、對後代影響最大的當屬王導了。司馬睿之以是能夠成績大業,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於王導的運營,能夠說冇有王導就冇有汗青的司馬睿。乃至於司馬睿尊稱王導為“季父”,期近位之日乃至聘請他與本身共升禦座,接管百官朝拜,但被見機的王導回絕了。王導與堂兄王敦,一個為司徒,權傾朝野;一個為大將軍,手握兵權,一文一武把持了東晉初年的朝政。基於如許的氣力,也就是王敦為甚麼敢造反的啟事。如果王導能跟王敦同流合汙,汗青很能夠就此改寫,乃至朝代序列表上是不是能多出一個王姓王朝來也未可知。可令王敦憤恚的是,王導卻並不站在本身一邊,而是忠心耿耿儘忠晉室。王導忠貞不二也好,不敢冒險也好,總之是成績了本身千古名相的職位,更讓琅琊王氏成為了汗青上數一數二的顯赫家屬。在最光輝期間,東晉朝中半數以上的官員都是王家的親族或是門人;後宮半數以上的皇後、貴妃也都出自王家的女子。皇家司馬氏的權勢倒不如王家權勢大,乃至有“王與馬共天下”的說法。

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後,與平陽的劉聰和西南成都的李雄三足鼎立,如同當年的魏蜀吳。但是這類近況並未保持多久,司馬睿即位僅僅數月以後,劉聰便病逝,緊接著匈奴高層內部墮入了血腥爭鬥,相互殘殺,包含新皇在內的幾近統統正宗皇族皆被撲滅,其慘痛程度不亞於當年晉室的八王之亂。最後,一個與劉淵、劉聰這一脈正統皇室血緣較遠的族人劉曜獲得了勝利,做了天子。在旁支擔當正統這一點上,匈奴的劉曜跟晉室的司馬睿非常相像,所分歧的是司馬睿持續相沿“晉”的國號,而劉曜則棄用“漢”的國號,改國號為趙。劉曜軍功赫赫,在匈奴內部職位極高,舉足輕重,位極人臣無可厚非,但是稱帝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順了,再加上變動國號,導致匈奴內部民氣向背。而最反對他的當屬羯人石勒。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