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寒門_第八十一章 東宮黨爭(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衛瓘聽了,曉得這是太子.黨的人在架空齊王,想把齊王調離權力核心。便道:“陛下如本春秋大了,太子又不經政事,齊王既為陛下嫡親,又合法丁壯,身居鎮軍大將軍、太子太傅之職,應當留在朝中,幫手陛下、承擔宰輔之責,為陛下分憂。如何能夠調離京師呢?”

車騎將軍楊駿是太子的外祖父,他聽了此話頓時道:“荀中書說得冇錯,陛下曾下詔,讓統統有封地的諸王都回到藩國去,鎮守一方,藩衛京師,而諸王中最親的莫過於齊王,齊王該當作這個榜樣。”

司馬炎隻是隨口問問,施惠則是成心非難,舒晏聽了,反倒更加平靜,不慌不忙隧道:“孔夫子所說的這句話的意義,並非是先人必須通盤順從其先祖的行動奇蹟,而是必須順時而變的。他所說的‘道’是適應天道的道,與時俱進的道。孝與不孝要看其將父祖的道改得公道不公道。昔商紂殘暴,如果周文王、武王,不改其父祖之道,不去伐紂,那麼,紂王還要殘害多少大臣?還要有多少百姓為之遭殃?相反的,其後代幽王、厲王,如果持續遵守文王、武王清政愛民之道,又如何會就義大周八百年江山?大禹治水,如果他還持續順從其父的‘堵截’之法,而不采取‘疏導’之法,又如何能勝利管理水患?另有孔夫子本身,如果持續遵守其父之道,做一名武將,又如何會成為至聖先師,不成為先師,他的這句‘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又如何會被先人所知?就連陛下也是改了先皇之道的。”

本來,晉室建國天子司馬炎已到暮年,擔當大統的事已經提到日程。固然早就立了太子,但這個太子司馬衷的智力卻太低。司馬衷是司馬炎和皇後楊豔的次子,但宗子早亡,以是他就成了嫡宗子。在立太子之初,司馬炎也有過擺盪,但是朝中賈充等大臣死力保持,楊皇後又跟司馬炎是結髮伉儷,豪情很深,以是他才勉強保住了這個太子位。此時,司馬衷已經三十多歲了,當了這麼多年的太子,在智力上冇見多少轉機,更彆說治國安邦方麵了。太子癡頑,司馬炎其他的兒子也冇有出類拔萃的人,以是朝中大臣都但願讓司馬炎的同母弟弟齊王司馬攸擔當皇位。

“唔,是嗎?既然你祖父那麼忠於前朝,你的父親發憤耕讀,那你為何要做我大晉之臣呢?”

司馬炎看著擺佈這些人,心內想:“他們提的這些定見,大要上看是為朝廷社稷著想,但實際上,大多結黨營私,明爭暗鬥,都為的是一己私利,特彆是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想到這裡,他俄然把目光留在了舒晏身上。這些朱門權臣都有本身的一派權勢,可這個小小的尚書郎,出身豪門,他必定冇有資格捲入政.治.鬥.爭中來,我何不問問他?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