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年青男人一愣道:“三岔口?如何選了這條道?”
至於那些钜商,普通都不肯與其他的商家同路,向來獨行,旅中保護比之一些軍隊不遑多讓,便如大甘的六大世家之類,少有鬍匪敢劫奪,更不要說這些世家或多或少都與這些鬍匪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最後七日,是西戎各家各戶本身慶賀長寧節,張燈結綵,接巴羅神的福引,祈求以後三年風調雨順,家人安康,和大甘的年關極其類似。
中間頓時的騎士倉猝回道:“大......公子,出狄州已有兩日了,照著這個腳程,再有一日就到三岔口。”
前後整七日,每天一樣祭奠典禮,取辭舊迎新之意;
很有口碑者運氣好些,或可插手略微大點的商隊,這一起活下來的機遇就增了幾成。
排位愈靠前,則受賞越多,在西戎的權勢也越大。
再以後的七天,是西戎王朝以及朱門大族朝聖之日,祭拜他們的祖神巴羅,而祖神殿的聖引便依著各宗族的名譽進獻,將各族宗牌在祖神殿中重新排位,以受神靈護佑。
年長老者搖點頭,年青男人接過馬韁,輕點車轅,翻身上了馬背,對餘下三騎說道:“你們也在前麵的車上安息半晌,過了明日這一起就不平靜了。”
本年恰逢西戎三年一次的長寧節,各地的商旅都趕往西戎。
說話者是李落,年父老是沈向東,喚吳靖的恰是牧天狼大將呼察靖,其他兩騎倒是李落親衛倪青和朱智。
騎士一呆,明白過來,嘻嘻一笑,稍一打馬,靠近馬車,雙手微按,人已經縱身上了馬車,馬車未見半分閒逛。
前麵車上兩名男人和衣靠在車轅處,閉目養神,俄然此中年紀較輕的展開眼睛,望望日頭,打了個哈欠,問道:“走到那裡了?”
西戎的朱門大族祭拜完祖神以後,就輪到布衣百姓和處所小族前來拜祭,這些人進不了祖神殿,隻能在殿外。
麵前的這支商旅卻不是大商隊,隻是些小行商臨行湊在一起,去往朔夕。
“我們但是蒼洱行商,哪有這麼好的騎術。”年青男人哈哈一笑道。
騎士摸了摸鼻子道:“從狄州直接進西戎,這一起關卡很多,到了朔夕,恐怕各個商家也剩不下多少財帛買賣了。若取三岔口西進,從陳河穀入西戎,能省下來近半的賦稅。昨日裡領頭的程家調集世人商討,這些人都同意取道三岔口,部屬見公子在歇息便冇有打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