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白紋章_第二十四章 西域的和尚會唸經1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此套掌法招數精煉,五分謹防固柢,三分循途守轍,二分出其不料,與妙手對決時比規行矩步的彆的拳法更有合用性。如對於江湖平常之輩,方天勞顧及身份也不期用出此套掌法,但方天勞此時對張君寶捉摸不透,如果再栽倒這徒孫輩分的張君寶部下,那豈不稱得上奇恥大辱?故一脫手就用上了大羅漢手的“暴虎馮河”。

方天勞聽罷不期張君寶能順利認罪,如此便不能摸索其武功,不覺敗興。他旨在摸索其武功,轉念一想,不由得“哈哈”大笑,笑聲在這沉寂的夜,顯得非常刺耳,笑聲中有兩分不屑,亦顯有三分氣憤。

相傳這大羅漢手乃是探手羅漢打坐時悟出的一套掌法,探手羅漢又稱半托迦尊者,他打坐與其他羅漢分歧,一腿架於另一腿上,被稱為半迦坐法。大羅漢手的掌法大開大闔,能擋能收,此套掌法的短長之處不在於以掌禦敵,乃是掌腿並濟,出其不料。相傳習練此套掌法者需先有必然武功根柢,習練者以半迦坐法磨鍊,以天罡步法禦敵,聲東擊西,攻其無備。因少林武功宏放豁達,號為天下武功正統,此套掌法略有刁滑滑頭之嫌,故未列入七十二絕技。

方天勞心下駭怪,武學妙手武功修為至此境地本能就有應招之變,但見張君寶不移不避,腿腳筋脈如平常人不顫不激,彷彿不懂武功普通,當下變招,手掌反轉握住張君寶左肩,知名指拂過張君寶的肩井穴,向上抬起。但覺張君寶脈息安穩,舉之不足,按之不敷,厭厭聶聶,如循榆莢。手指著處,並無衝突,乃是浮脈之象,竟似毫無內功根底之平常人。隨即又收了五分內勁。方天勞本就身形矮胖,手掌過膝,勿用哈腰,右腳虛步變實,身子略傾,出招變招便一氣嗬成。

至於覺遠內功如何修煉至絕頂之境,潘天耕、方天勞等實不明白此中啟事。越是不明白,就越想弄個明白,人道如此,方天勞等也是如此。

他自小在西域長大,雖是俗家弟子帶發削髮修行,但生性暴躁,在西域與人一言分歧便脫手過招,且不分出個勝負絕難罷休。是以何足道稱“三聖”方天勞也大為不快,不遠千裡相約來中原,旨在要比上一個高低。

張君寶聽得頭頂風聲有異,本就冇有多少與人比武的經曆,也不敢與師叔祖過招,乾脆閉目不動,任由方天勞懲罰。忽覺甲等掌風停滯,緊接著左肩一緊,半臂痠麻,一股大力向上托起,張君寶不敢抵當,跟從勁力站起,落步不穩直向後退了三步,方纔穩住不倒。昂首恍忽中,方天勞身先人形挪動,左窗戶處又站立了一個青布短衣的老者,這老者竹竿般的身材,神采烏青,慘白當中模糊泛出綠氣,乃是潘天耕的三師弟衛天望。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