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場上的動靜不斷傳回,有了兩部新式電台,從疆場上發還的動靜更加及時,比仇敵更早一步把握最新的戰況,就能永久搶先對方一步!
海蔘崴的俄軍收回了同伯力守軍一樣的驚呼:“上帝,那是甚麼?!”
“不準退後!逃竄的人一概射殺!”
要塞炮,鋼筋混凝土的地堡群,兩米深的戰壕,交叉的鐵絲網,半人高的掩體,陣地前的電控式步兵地雷,統統的這些,修建成了海蔘崴的築壘天國。
介於以上各種啟事,海蔘崴的守軍把陣地修建得近乎“完美”,或許也因為他們曉得,本技藝中儲備的彈藥卻實在是有限,不得不省著點用。能遲延中原軍隊打擊腳步的戍守陣地,是獨一能減少彈藥耗損的體例。
當他們在望遠鏡中看到一輛坦克開口到一座俄軍地堡前,頂著俄軍的槍彈,從坦克前部噴出一條赤紅色的火龍時,統統人的下巴都掉在了地上。
即便有之前的喪失和半途產生毛病,仍有十三輛坦克和裝甲車的打擊序列在進步,當這支鋼鐵巨獸構成的戰役群到達俄軍的第一道塹壕時,伯力曾產生的一幕再次在海蔘崴上演。
“扛把子,這些老毛子也挺會耍心眼的。”
“打光。”獨立旅炮兵團團長鄧海山一樣精-赤-著上身,黑紅的臉上儘是汗水,“前次那幫在天上飛的可冇少出風頭,此次我們也不能丟了麵子!看他們往地上扔那三瓜兩棗的,兩個拳頭大的炮彈能砸死個鳥!持續給老子轟,非把老毛子那些烏龜殼砸開不成!”
這是兵工廠一個年青技師的突發奇想,他從噴火器上獲得開導,本身揣摩了一段時候,又將他的設法奉告了兵工廠中的幾個教員傅,在大師都感覺這設法不錯後,正式開端了嘗試。
“團座,真要把這些都打光?”
沉默的打擊,幾近成為北六省獨立旅的標記。即便是在歐洲疆場,同盟國和協約國的大兵也會在打擊時吼上兩嗓子以鼓勵士氣。
錢伯喜等四名師長都拿著望遠鏡,看著彷彿犁地一樣落在俄軍陣地中的炮彈,嘴裡嘖嘖有聲:“這下夠老毛子喝一壺了!”
埋設在陣地前的步兵地雷被炮擊大量摧毀,加上要塞中獨一的一台發電機呈現毛病,餘下的地雷也能闡揚任何感化。第一道防地中的俄軍,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那十幾輛鋼鐵巨獸遲緩的向本身碾壓過來。成百上千的中原兵士跟從在這些裝甲巨獸以後,彷彿是死神派向人間的虎倀,一步一步向本身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