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伯點頭道:“這是天然,不過昔日我等隻是打撈湖草,未曾下水,這後湖之下的水深且有暗潮,不成不防。”
隻是到了此處,這些鮫兵一個個都震驚得目瞪口呆。
鮫兵們大為獵奇,一個個圍著旋渦遊動,如許看了一陣,幾小我對這一奇特征象終究有些瞭然,必定是此處有水下暗道連接長江,讓渾濁的長江水沖刷出去構成一個水下旋渦,而後又從另一個出口流回長江,因為特彆地形,江水不犯湖水,水質分化成高低兩層,上層清澈如泉水,基層則渾濁盪漾。
他又當真看了半晌,感喟點頭道:“唉,看來我易牙海真的老了,這才三四丈就開端看不清了。”
即使他們曾在汪洋當中見過如山脈一樣的巨鯨,穿越過寶石一樣燦爛的珊瑚群,鬥過惡狼普通凶悍的海狼魚,但麵前的場景還是叫他們為之一震。
荊一飛指了指火線有一棵枯樹的水域道:“就在那四周,煩請駕船疇昔看看究竟。”
但鮫兵水下的技術也委實驚人,他們繞著旋渦遊了一陣,垂垂靠近中間,而後用力一振,就擺脫了旋渦的膠葛,直接遊進了這後湖的最中間處。
這兩座石像的中間,還擺著一麵圓形的石質輪盤,大小足有十幾丈,刻滿天乾、地支、星鬥、神獸,固然非常邃密,但在水流和泥沙的沖刷腐蝕下,已有些許分裂和淡化。無數茶青、褐黃色的水草從裂縫當中扭捏而出,像一隻隻觸手一樣隨波舞動,看起來既奇絕又古怪。
世人都在奇特,這湖裡如何會有如此急的暗潮?
鮫兵大驚,但亦很快反應過來,畢竟這些人都是長年在非常凶惡的水下功課,應對各種突髮狀況都非常敏捷。
說罷,船上的十二名鮫兵在腰間繫上繩索,口咬短刀,一個個敏捷翻身入水,像遊魚一樣消逝在視野裡。
到了目標地,易伯站到船頭,往水下望去,此處靠近湖岸已有十餘丈,水深更是達一丈多,幸虧這後湖水清澈見底,荷葉、菖蒲等大型水生植被都比較希少了,以是一眼望下去還是能清楚瞥見水底的景況。
這些鮫兵均來自安南、雷州、瓊州等地,他們的祖輩都是非常罕見的采珠人。這些采珠人從小就從深海中打撈珍珠財寶,他們在水下的天賦和技能世代相傳,顛末幾十代的繁衍和學習,有一些采珠人身材本質開端異於凡人,比方身材矮小,心臟收縮,肺活量增大,能夠在水下長時候地憋氣,更能夠接受十餘丈深的水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