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很久,袁紹肝火漸消,神采也和緩下來,聲音也安靜下來,對世人道:“此次紹請諸君前來,恰是要與諸君商討一件大事,此前紹曾兩番遣友若前去長安,一窺究竟,成果,卻令人疑竇叢生,天子真假難辨,朝堂可有可無,朝政儘皆被幷州呂布這個武夫所掌控,司徒蔡翁,司空楊公,雖有報國之心,卻苦無門,諸君覺得,我等該當何去何從?”
“文舉兄所言甚是!”陶謙站起家來,擁戴道,“現在呂布羽翼漸豐,此時不討之,必將成大漢之禍害!”
現在,既然五人當中,已有昔日的頂頭下屬孔融和陶謙擁戴,那麼他當然就該當擁戴纔對。
曹操,劉備,孔融,陶謙,儘皆嘴唇緊抿,沉默不語。在世人身後,則是他們帶來的最為可依靠的部下,曹操帶來的,恰是夏侯淵,劉備帶來的,則是關羽,孔融身後,乃是太史慈,陶謙身後的大將,則是臧霸。
在坐的五人中,孔融和陶謙的州牧一職,比之袁紹的冀州牧,都還要時候長些,現在袁紹一出聲建議,他們兩個反倒最早出聲擁戴,讓劉備不由得在內心,對帳下謀士戲誌纔在他臨行前,對他說的話,大為佩服。
餘下四人,劉備則去到孔融麵前,先見過徐州牧陶謙,再鄭而重之地見過青州牧孔融,三人自顧自地話舊,成心偶然地,就把曹操給晾在一邊,既不跟他打號召,更彆提敘話了。
酸棗重聚,不歡而散,大要上,這隻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插曲,但是,在隨後的日子裡,在北風吼怒中,各路信使來往穿越,貌似安靜的關東大地,再次暗潮湧動,處於暴風雨行未到臨的前夕。(未完待續。。。)
議事廳中,再次墮入沉寂當中,袁紹此時內心沉悶非常,他此次重新調集這些人來,本來是想要商討一件大事,那就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幽州結合起來,共同擁立甘陵王劉忠為帝,以代替長安被幷州呂布把控的大漢朝廷。
袁紹冷冷地接過曹操的話頭,眉頭緊皺,神采已是毫不粉飾的不虞,實在豈止是不虞,而是相本地不歡暢。
世人聚在一起的初次商討,就鬨出這麼一出不鎮靜來,次日,袁紹連重新召世人商討的意義都冇有,直接帶著保護,隻是派人跟劉備等人說了一聲,即渡河北返。
冷場了好一會兒,孔融輕咳一聲,突破死一樣的沉寂,率先站起家來,對袁術道:“昔日車騎將軍豎大旗,號令天下義士,共討李郭,本日幷州呂布故伎重施,把控朝政,車騎將軍何不再豎大旗,號令天下義士共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