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趙雲想著,呂布這個時候,該當是在太原呢,還是仍舊在河內。
順利出得門來,他尋不到廁地點那裡,辨認方向,直接竄到一處樹叢後,痛痛快快地放了一通水,清算好衣衫後,就著透過來的亮光,摸出絹帛細看。
此時,呂布不便細看,心中一動,將之不動聲色地收好,長身而起,端起酒樽,對著皇甫嵩笑道:“老將軍功勞蓋世,忠義無雙,來,長輩再敬老將軍一杯!”
既然如此,呂布收到太原的來信後,另有賈詡對此的闡發,感覺這事還是可行,不過,商談的地點,他不籌辦放在長安城內,而是放在華陰,這裡,距風陵渡也就不過三十裡,萬一有個不測,鎮守河東的徐晃還能夠率軍策應。
趙雲在內心輕歎一聲,隻能冷靜地對徐庶道聲:“抱愧!”
呂布站在開陽門外的雙闕之間,感受著洛陽城的滄桑變遷,渾然物我兩忘。
現在,這枚蠟丸就捏在呂布手中,捏碎以後,僅憑手感,他就曉得,內裡隻是一片絹帛,藐小的一片絹帛。
晨光初現時,呂布就率三百親衛,來到此地,遠遠的,就見到皇甫嵩正在山丘腳下翻身上馬,見到呂布到來,皇甫嵩不急著上到丘頂,而是候在那邊。
實在這是賈詡的建議,固然依他的闡發,老將皇甫嵩乃是老一輩中的德高望重之人,平生忠於漢室,理應不會藉此肇事,但是,防備之心還是不成無,就為了個以防萬一罷了。
此事仍舊是司空楊彪在居中調和,此前數月,皇甫嵩和呂布之間,分歧壓根就是南轅北轍,皇甫嵩要求呂布誠懇本分地守在幷州,隻要太後和聖長進入長安,重樹大漢朝堂,而呂布則要求皇甫嵩將兵權交出,同一天下州郡的事,交給他呂布來做就好。
呂布心頭大凜,這個聲音,他感覺有些耳熟,但是又一時想不起來,而聽此人這口氣,彷彿是在提示他,這裡並非善地!(未完待續。)
皇甫嵩來此,並未帶著雄師,直接駐在華陰城內,而會晤之處,則在華陰城外十裡處的一處低矮的山丘上,四周扯上布幔,由兩人的親衛扼守,涓滴不虞有人前來拆台。
可現在,他腦中閃現出來的,儘是記得的那些埋冇在推杯換盞以後的刀光劍影。
筵席上,賓主儘歡,呂布酒量甚豪,此時也架不住世人幾次勸酒,不過量時,就已喝得有些醉醺醺的。
任他如何凝神細看,絹帛上都看不出一點筆跡來,他不由得沉吟起來:莫非是有人在開他的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