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說手握重兵的實權方鎮,便是長安城裡小小官吏,現在見了寺人也毫不在乎,一些兒冇有放在眼中。寺人常常自悲自歎,我輩如此生不如狗。
那寺人便下的堂來,站至高嶽身前,哈腰去扶。高嶽怎肯真讓他來攙,倉猝謙謝推讓之際,早有馮亮搶步上前,將高嶽扶了起來。
中間一人走了過來,拱一拱手,淡淡道:“高將軍,大王也有令旨,你跪接吧。”
任華皮笑肉不笑道:“非是某用心為之。乃是忘懷了臨行前王爺可有甚麼彆的叮嚀,高將軍勿要見怪。”他做模作樣的在漸漸的抖索了一動手中白紙,頓挫頓挫念出了聲。
“應天順時,受茲明命,詔曰:朕聞褒有德,賞至忠,此拔擢良才、慰酬義士至理也。茲有隴西首陽人士高嶽,威武有德,忠懇守節,心胸家國,仇讎逆虜,朕甚嘉之。其加封高嶽為鷹揚將軍,賜爵關外候,實領隴西太守。嶽等以下將佐,可量才授官,無負忠忱。欽此。”
高嶽抬眼望去,見那寺人顴骨高高崛起,黃瘦臉上,皺紋麋集,充滿了風霜勞苦。因而一麵說,一麵對馮亮使了個眼色。馮亮心領神會,便將早已備好的財帛之物,用大盤端著,呈送給了寺人。
高嶽吃了一驚。急抬首時,那張薄紙,已然遞到麵前。
任華話音剛落,便從懷中摸出了一張紙。高嶽見這並不是正規的詔令,乃是司馬保暗裡的私家諭令,不由有些微微吃驚,但他麵上卻不動聲色,隻率同大小官吏,跪伏下來。
府衙大堂之上,一個朝廷內侍寺人,手持聖旨站得筆挺,聲音尖細高亮,逐字逐句朗讀。待得讀完,這寺人一邊將手中聖旨緩緩捲攏,一邊往堂下看去。
任華見高嶽仆伏腳下,身後黑壓壓也跪倒一片,心中竟有些對勁。他臨行時,張春密囑於他,能夠尋機摧辱一番隴西高低,使其心有害怕,才氣結壯歸附。
望著高嶽及一眾隴西官員和藹的臉,唐累眼眶竟有些泛紅,大聲道:“歸去後,咱家必然將明府的大忠大義好好的回稟陛下。今後,明府如有所遣,咱家便死也不敢辭。”
因而他任由高嶽等人跪著,卻不宣讀紙上內容。
高嶽現在實授隴西太守,見麵也要尊稱一聲明府。但是任華並不稱呼明府或府君,卻呼高嶽的武職,喚他將軍。對於任華這等人而言,文官的稱呼底子不放在眼裡,現在隻要手上有兵,才氣讓人高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