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見伐蜀之議灰塵落定,馬上大殿之上調兵遣將,隻待兵取成都,以期兼併西蜀。
遂從速上奏司馬昭:“艾願鞍前馬後服從大將軍調遣。”
荀勖奏完,卻覺還不甚瞭然,便就又言:“高傲將軍淮南平叛諸葛誕之亂以來,已是六年未曾用兵,其間雖是薑維屢犯邊關但刹時便被鄧艾安定外,不管魏吳邊疆亦或曹魏境內則安寧承平,可謂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朝野高低早已懶惰,如果大將軍趁薑維遝中屯田之際驀地起兵,隻怕朝野高低群臣不能深知而致反對者眾,故,大將軍需明辨高低一心者為將方可出兵。”
師纂一句話,忽點透鄧艾:“大將軍意非西蜀,乃在一統天下!”
鐘會晤群臣如此,不由激昂而言:“某知主公心胸天下,某便早已是提早勘察西蜀結束,隻待本日一助主公伐蜀…”
鐘會一句話,如同炸雷般響徹太極殿,群臣見鐘會如此,便皆側目鐘會:“既然鐘司徒以為合法當時,則有鐘司徒帶兵伐蜀,不知可否?”
哪知鐘會聽了,倒是哈哈大笑:“某正有此意,隻會隻聽大將軍調遣!”
“即便薑維屯田,然薑維並未離任大將軍一職,如果我大魏驀地起兵,薑維又豈能坐以待斃?必會又起,到時豈不是兵禍?”
荀勖說完,長舒一口氣:“不知大將軍意下如何?”
師纂得司馬昭洛陽來信,知司馬昭乃大誌壯誌之人,遂就從速進勸鄧艾:“遐想壽春討伐諸葛誕時,大將軍多麼睿智,始終穩掌戰事大局,可謂是智勇雙全,可謂大魏棟梁,現在見薑維如此,遂生伐蜀之心。然在師纂來看,此隻是大要而非本色。鄧將軍且慮大將軍大誌,其誌乃在一統天下成績大業,即便薑維不去遝中,以現在魏蜀吳三國情勢,大將軍豈能不生伐蜀之心?大將軍誌大,非我等所能比者。”
司馬昭禦座之側見文臣如此,然倒是不急,隻悄悄的看著諸位武官。
正在文官群情之時,卻見鐘會挺身而出:“何必如此大聲鼓譟?身為大魏之臣當忠大魏之事,大將軍所言伐蜀之議在會看來倒是合法當時,有何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