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尚記得許昌原大將軍司馬師之言否?尚且還記得原大將軍亡故之時陛下不讓大將軍還京了嗎?”
遂攜吳綱、諸葛靚覲見吳主孫亮,孫亮聞之也不堪歡樂,馬上大殿之上對諸葛誕封官拜爵:“諸葛大將軍來投,朕甚慰,封諸葛誕為左都護、假節、大司徒、驃騎將軍、青州牧,拜壽春侯。”
既然如此,能帶領大魏之軍平叛諸葛誕者,非司馬昭親為統帥不成。
大殿之下站立的右長史賈允倒是看的逼真,在寺人一聲退朝聲中緊跟司馬昭退出大殿,一起尾隨司馬昭直至司馬府中。
果不其然,早朝之上,太極殿下群臣聽聞諸葛誕依托東吳起兵謀反,皆都義憤填膺,催促司馬昭快速出兵,以防諸葛誕兵起淮南,一起攻城掠地直逼洛陽城。
魏主曹髦龍椅之上端坐,聽聞司馬昭要統兵親征,不由心中暗喜:“莫非朕奪權機會又來?”
群臣聽了皆都讚歎:“丞相威武,如此大魏社稷可保安穩也。”
文欽原乃魏軍揚州刺史,如何不知此處地理環境?遂不慌不忙帳前獻計:“壽春城東北有高山,山高路陡,應快速占據此山,占據後馬上根據此山之險爬升王基之兵,必可一擊而破。”
前鋒唐谘聽聞,不由大喜,馬上調遣七萬雄師直取此山。
封官拜爵畢,馬上命孫綝全權賣力援助諸葛誕起兵之事。
長史吳綱遂奉諸葛誕之命,一起護送諸葛誕小兒子諸葛靚至石頭城,攜諸葛靚拜見大將軍孫綝:“諸葛大將軍現被司馬昭設想讒諂,目睹就要被逼進京死亡,無法之下,大將軍隻得發兵討伐司馬昭,故特讓某攜子來投,以子為質,伏望出兵互助!”
賈允司馬府麵對司馬昭,隻一句話,忽的提示司馬昭:“幸得右長史提示,昭不敢忘。”
占有險要高地後,馬上揮旗,雄師猛的如狼似虎般爬升而下,隻一陣衝殺,便就突破王基包抄之軍,殺進壽春城去與諸葛誕合兵一處。
既然事已議定,遂命寺人宣命退朝。
群臣不但僅出列附議司馬昭,更是以諸葛誕手握十五萬重兵,糧草充沛,且以東吳為依托,如此情勢,隻怕此次出兵,必是一場惡戰…
王基得了司馬昭答覆,不由點頭讚歎司馬昭料敵之神,知司馬昭必集大魏之兵儘力而來,遂放心包抄壽春城,隻待司馬昭率雄師來平諸葛誕。
不時大帳議定,東吳起三路雄師援助諸葛誕淮南起兵謀反,對抗司馬昭:“命大將全懌、全端為主將,於詮為合後,唐谘為前鋒,文欽為領導,起兵七萬分三路挺進壽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