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曹爽司馬懿兩邊來講,皆是心知肚明,相互隻是虛與委蛇罷了。
禮部尚書又出列:“稟奏陛下,諸外番使者所進貢禮單今在此,不知是否殿上宣讀?”
曹爽一旁倒是氣的七竅生煙:“本就是想藉此來博得軍功以來逼迫我,竟然說的如此冠冕堂皇。不可,還需辯駁與他!”
東倭使者禮拜結束,馬上站立文官一旁。
戰事當前,不敢粗心,天子曹芳馬上登殿議事。
群臣皆麵含憂色聽了,隻覺非常貴重:瑪瑙寶石、駿馬肥羊、各種香料、奇花異草...不計其數。
話未落地,隻見司馬懿躬身,先行議道:“此次吳軍所侵之地,皆為水利關鍵,可灌溉萬頃良田,養百萬之兵,故一向以來便為魏吳必爭之地。且此次吳軍來勢頗凶,已然侵入我大魏國土當中,我邊關之民皆膽戰心驚,所受擾亂甚重。臣願統兵,前去擊之。”
“宣公,現在大魏威澤四海,陛下新登帝位,應補葺皇宮以嚴肅我大魏,哪有如此多的荒誕來由?”
此時,隻見在最前麵跪著的一人,倒是複言:“臣本二位倭人譯者。剛此二人是言大魏威加四海,東倭願世代稱臣進貢之意。”
既然如此,便就依了以平常例,扣問太後懿旨。
少帝曹芳第一次親政臨朝,依了郭太後之囑,一道遺詔,便使郭太後事遂其願,朝廷權勢頓成三足鼎立之勢。
“先帝在時,邊關雖偶有事情,但是轉眼即平,我大魏可謂是安寧繁華,當時,先帝便就已修建了浩繁宮室,且不管範圍還是形製皆豪華絢麗,蔚為壯觀。然,即便如此,卻也是使百姓勞役沉重,官方是以也有痛苦。臣征討遼東返來之時,服勞役的百姓尚且另有一萬餘人,工程不成謂不宏偉。皇宮當中,更是都麗堂皇,砥礪玩賞的物件數以千計也謂為不過。現陛下新登帝位,應撫卹百姓,節約節儉,停下宮室修建,讓服勞役的人全都歸去賦田為好,如何又提皇宮補葺之議?微臣實覺千萬不成!”
諸番國使者拜必,也皆位列文官一旁。
“眾位愛卿,且住了,就依了先帝遺詔,凡朝廷之事,搶先谘於太後而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