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鴦果如樂林所言,確也早已饑腸轆轆,精疲力儘,今又見雄師圍住衝殺,即便在有神力,也難以如此悠長禦敵。
如此一來,文鴦知悠長對峙畢竟不當,便就率十餘騎緩緩退下樂嘉橋,緩緩奔項縣而去。
無法之時,後軍樂林倒是率一萬步兵跟下屬馬班八千馬隊。
千鈞一髮之際,隻見司馬班中間將軍斜刺一槍,隻聽“當”的一聲,倒是刺中文鴦槍頭。
宴席之上,不覺氛圍熱烈起來。
文欽父子扣問看城老者方知,毋丘儉得知文欽兵敗後,不等文欽趕回就連夜命令撤兵。毋丘儉所帶七萬兵知文欽兵敗,也皆軍心渙散,見主帥撤退,也皆知局勢已去,或跟從毋丘儉逃命而去,或是離開毋丘儉一起投降司馬師去了。
說完,一飲而儘。
目睹司馬班就要命喪文鴦長槍之下。
文鴦槍頭驀地間被司馬班中間將軍斜刺一槍,便就刹時偏了。
然,文欽父子一起心驚膽戰的疾走到壽春城下,方知壽春城也早已被諸葛誕引兵攻取了。
然,待斬殺一陣,文鴦卻並不再追擊,又帶十餘騎返回樂嘉橋上,死死護住,不讓司馬班八千馬隊進步一步。
八千馬隊退罷,文鴦又回樂嘉橋。
東吳大將軍孫峻聞知文欽父子來投,不由大喜:“此虎將父子來投,乃東吳之幸!”
喜好晉亂請大師保藏:晉亂小說網更新速率全網最快。
刹時回神,馬上勒轉馬頭,直往前麵奔逃。
馬上迎入府中,設席接待。
樂林見司馬班甚是愁悶,倒是不覺得然,向前獻計:“左長史追擊如此之慢,無外乎文鴦勇猛善戰也,然,左長史也知,文鴦自前夕埋伏夜襲大營至今,倒是滴水未進,饑腸轆轆,其間更是頻頻衝殺,即便其乃神人,豈能悠長乎?依林之意,不若我們合兵一處,一起衝殺,必可破敵。”
好個文鴦,馬上腰懸鋼鞭,手持長槍躍馬立於樂嘉橋上,隻待司馬班向前。
不覺被文鴦及其十餘騎斬殺百餘人。
司馬班倒是前麵隻遠遠跟著,然不敢再近前廝殺。
無法之下,文鴦隻得依了文欽。
孫峻席案之前看著父子四人相擁痛哭,不覺也潸然淚下。
文鴦趁亂之時,手持長槍一頓衝殺,直殺的魏軍哭爹喊娘,失魂落魄。
待文欽、文鴦落座,孫峻倒是大手一揮,隻見少時,文欽本來跟從毋丘儉起兵之時放於東吳的兩位質子現於大廳當中。
司馬班一逃,八千馬隊刹時亂了陣腳,一時候亂成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