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左芬便就在寺人、宮女引領之下去了弘訓宮,到得弘訓宮時,倒是見皇後楊豔端坐於鳳鸞之上,正待左芬前來。
“隻是妹名譽日漸增大,現在已是傳入皇宮當中,當明天子頗羨妹才,已是言於兄長欲納吾妹為妃,兄念我妹蕭灑風騷慣了不適皇宮,便就否了陛下之意,何如陛下倒是記於心中,竟然又委皇後孃娘邀妹前去弘訓宮中,其意兄又如何不知?如果皇後發話了,隻怕為兄倒是拒不得?”
不由從速辯白:“朕絕無此意。”
楊豔不覺心中暗喜:“既然如此,隻待本宮運作。”
不提楊豔心中有計,隻提左芬,本就是得了其兄左思之教,也常跟從左思見各路文人騷客,會商詩詞歌賦,可謂是高興蕭灑歡愉。
“恰是奴家之父。”
《齊都賦》乃蓋世名篇,傳播至今仍無能對比者,可謂是絕代名文。然,如果隻此一篇,倒是不能知左思之才。後,左思又續撰《三都賦》,更是響徹魏吳蜀三都,可謂是大家爭而讀之,僅僅洛陰文人騷人就因了此文買斷洛陽之紙,後有成語洛陽紙貴,乃是因左思《三都賦》而就,如此一來,我等便皆知左思乃是何人?
左思天然深愛其妹,視若掌上明珠般寵嬖,因而便就日日裡傳授左芬,未曾想左芬本就是聰明聰明之人,如此經左思一教誨,竟然垂垂也在洛陽有了名譽,洛陽城中不由皆都遍傳下筆如有神的左芬,朝中官員有功德者,讀罷左芬佳作讚不斷口,竟然言於司馬炎,司馬炎聽聞不覺大喜:“不想我大晉竟有如此奇女子,朕豈有不見之理?”
左思,字太沖,臨淄人,自小得家世儒學,學得一身的好文采,漸大之時,倒是因了一篇《齊都賦》名震洛陽。
然,這一日正又與文人騷人會商之時,倒是忽見左思憂愁仲仲而來:“隻怕自此要在深宮當中,倒是不能如此風騷歡愉了。”
擺佈不斷相勸,左思思之,頗覺有理,遂就允了左芬前去弘訓宮。
然一細思,不由倒吸一口寒氣:“莫說皇後活力有怨,即便是朕遇了此事也會上頭。卞氏三世皆為皇後,莫非朕也選卞氏代替皇後不成?即便朕無此心,皇後心中怎就無有此慮?”
司馬炎忽聽楊豔如此說,倒是有理有據,哪敢再辯駁?隻得悻悻而言:“後宮之事天然有皇後做主。”
不由昂首楊豔:“皇後且看此女。”
然,現在左芬已是成了修儀,如果就此阻斷恐怕說不疇昔:“人言皇後乃是母範天下之人!現在如果傳出宮外皆言本宮爭風妒忌起來,倒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