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菩提!如果有善男人、善女人,用恆河沙數的身命來佈施;又有人隻從這部典範信受奉持,乃至隻是經中的四句偈罷了,並且為彆人講解,使其瞭然自性,他所得的福德遠賽過用身命佈施的人。」
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以是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原文】
「須菩提!你以為如何?可不成以從三十二相上見到如來呢?」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譯文】
「不成以的,佛陀!不成以從三十二相上見如來的實在臉孔。為甚麼呢?如來所說的三十二相。應身為度化眾生而呈現的人緣真相。以是,不是如來實在的法身理體,隻是化名為三十二相罷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
「須菩提!你覺得三千大千天下的統統微塵,算不算多呢?」
「須菩提!這些微塵,畢竟也隻是人緣聚合的真相,以是如來講這些微塵,不是具有實在體的微塵,隻是化名叫做微塵罷了。如來所說的三千大千天下也是緣成則聚,緣儘則滅,空無自性,不是實在穩定的,隻是化名為天下罷了。」
是色法(物質)少分的粒子。依《俱舍論》來講,微塵是由七粒「極微」堆積而成的,是眼識所取色中最微細者。
須菩提答覆道:「佛陀!如來無所說法。」
【註釋】
*有所說而卻言無所說,這內裡有三個深意:(一)實相理體不成說:實相理體本然如此,說了即是白說,以是無所說;(二)般若智理不成說:如來以般若智證明相之理,不管是智或理,都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隻可領悟,不成言傳,說也說不清楚,以是無所說;(三)佛佛道同不成說:佛是用無言之智來講無言之理,現在、疇昔、將來佛都是如此說,法法如是,以是說了也是無所說。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如有善男人、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複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彆人說,其福甚多!」
佛陀奉告須菩提:「這部經的名字就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真如法性如金剛之堅毅猛利,不為物所摧毀,以此稱呼,你該當奉持。為甚麼呢?須菩提!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為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是以立此化名,隨應眾朝氣緣說法,實在並非有般若能夠取著。隻因為法本無說,心亦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