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_法會因由分第一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

當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傲園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眾陪侍擺佈。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傲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如是我聞:

乃五眾之一,七眾之一。指削髮得度,受具足戒之男人。比丘有三義:1、乞士,上乞諸佛之法,以養慧命;下乞眾生之食,以滋色身。2、破惡,削髮能破煩惱惡法。3、怖魔,削髮趣向光亮正道,能令邪魔怖畏。

《金剛般若》這部經是我阿難親身聽到佛陀如許說的:

祇樹給孤傲園:

典範之開首語。佛陀於入滅之際,曾對多聞第一的阿難闡述其平生所說經藏,須於卷首加上「如是我聞」一語,以與外道之典範辨彆。「如是」,係指經中所論述佛陀之言行舉止;「我聞」,則指經編集者阿難自言聽聞於佛陀的言行。

【原文】

如是我聞:*

此次法會的起因已具有了六種成績:1、大眾對佛法的信心已建立──信成績;2、大眾都已具有聽聞佛法的資糧──聞成績;3、講說的機會也最為的當──時成績;4、講經的處所是非常的合適──處成績;5、說法主佛陀正歡樂宣講──主成績;6、聽眾都全數調集到齊──眾成績。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註釋】

法會起因分第一*

乞食:

指佛心劃一,不擇貧富,不揀淨穢,不受彆請,挨戶次第依序行乞。討飯不超越七家,以乞滿一缽為準。若乞不滿缽,亦須歸去,不成超越規定的時候。

千二百五十人:

舍衛國:

即常跟隨在佛陀擺佈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他們彆離是:佛陀度三迦葉,即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及其隨眾等一千人;又度舍利弗、目犍連等二百人;更度耶舍父老之子共五十人,計有一千二百五十人。這些人最後修持外道法門,但徒勞無功,不能擺脫,直到遇見佛陀,才證得聖果。為了酬謝佛恩,便發願常相陪侍佛陀擺佈,幫手佛陀弘法利生,也是佛門中所謂的「常隨眾」。

世尊:

本為北憍薩羅國之都城名,為彆於南憍薩羅國,故以都城代稱。又以此城多著名流,多產勝物,故稱聞物國。

比丘:

次第乞:

又作分衛、討飯、行乞等。係十二梵衲行之一。其原始意義有二,即1、自利,為根絕俗事,便利修道;2、利他,為福利世人,予眾生蒔植福田的機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冇有了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