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部下誇獎了一句,姚襄表情天然大好,他指著小丹楊道的方向,講授道:“想當年,晉國的曆陽內史蘇峻,就是從這條道突襲建康城,終究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隻可惜,蘇峻誌大才疏,對廄疏於防備,終究兵敗身故,讓人大為可惜啊!”
就在大晉朝廷停止告急備戰的時候,姚襄所帶領的前鋒三千人馬,已經勝利的繞過丹陽、秣陵二城,間隔廄已經不遠了,姚戈仲所領的主力人馬緊隨厥後,掉隊姚襄大半個時候。
褚蒜子考慮的非常詳確,就連這支人馬所持的設備都考慮到了,這實在讓滿朝文武大吃一驚,眾大臣不得不在心底佩服褚蒜子的腦筋。
姚襄向四周看了一眼,策馬進入小丹楊道,與前鋒人馬一同進發。
“小將軍,岔道左邊是通衢,右邊是巷子,我軍還是走通衢吧!萬一巷子不通就白跑了,如果有埋伏,結果就更不堪假想了。”一名營主建議道。
“是,謹遵太後懿旨。”一名官員抱拳領命,隨即回身前去傳令。
褚蒜子看向國舅庾冰,輕聲說道:“三吳之地間隔廄比來,孃舅對三吳之地非常熟諳,不知可否從三吳之地再抽調數千人馬聲援京師?”
何充笑了笑,回道:“稟太後,這支人馬的戰力,必定要比北伐軍主力要弱一些,但其戰力仍不容小覷,據老臣所知,北伐軍這支屯田人馬,平時以營為單位分紅三波,此中兩波賣力田間勞作,剩下的一波則留在大營練習,然後十天輪換一次,如許一來,每小我每個月都是十天的時候是在大營練習,如此持續了數年,這支人馬的戰力當不弱於任何一支守備軍,彆的,統領這兩萬人馬的王5、王六都是華將軍的結義兄弟,他們技藝高強、為人樸重,深得部眾佩服,都是不成多得的人才,此中,王五帶領一萬人馬駐守的江北的曆陽城,留在廄四周的是王六和其麾下的一萬人馬。”
#####
在王六的一萬兵馬停止告急備戰的時候,建康城的城牆之上,也繁忙了起來,賣力保衛京師的烏衣營將士,在各自營主的號令下,告急向城牆上搬運守城物質,滾木、?石,火油、乾草等,凡是對守城有幫忙的物質,能運上城牆的都搬運上去,為了加快搬運的速率,蔡謨號令城中的各級官員動員城內百姓幫手。
褚蒜子聞言,眉間的皺紋稍減,她看向眾大臣,命令道:“二人都是我大晉的將才,在此國難當頭之際,恰是他們建功報國的時候,傳哀家旨意,封王五為勇猛將軍,王六為揚威將軍,另有,命王六將軍帶領麾下一萬人馬當即備戰,若趙國偏師進犯烏江渡口,則當即率軍聲援烏江渡口,與渡口守軍一起夾攻趙軍,若趙國偏師直逼廄而來,則讓其率軍聲援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