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褚蒜子冊封魏國諸將,是為了讓他們成為大晉朝廷反對燕軍南下的炮灰,滿朝士族官員的內心頓時舒暢了很多,畢竟,官職封的再大,也不過是個稱呼罷了,隨便封個大官,讓蔣乾、蘇亥這些愣頭青幫忙大晉反對燕軍南下,也不失為一條奇策,歸正,大晉朝廷除了冊封以外,是不會將大晉的兵馬,交給蔣乾等人批示的。
使團分開建康城以後,大晉朝廷的肱骨大臣,便聚在一起研討如何減弱擁兵大將的氣力,以穩定大晉朝廷的統治,首當其衝的天然是擁兵最多的華安。
見褚蒜子不但冊封冉智為魏王,並且對魏國的將領全都大加犒賞,冊封職位之高,讓滿朝文武都有些瞠目結舌,他們不敢信賴,這些對大晉並非至心的魏國將領,竟然能夠遭到如此高的報酬,一股忿忿不平之心從眾大臣的內心湧起。
這些新任命的官員,在停止一番籌辦以後,便在數百名流兵的庇護之下,出發分開安康城,向梁州和益州方向行去。
褚蒜子聞言,心中非常不悅,她天然明白冉智的父親冉閔,曾是趙國暴君石虎的養孫,祖上更是被逼造反的乞活軍頭領,如此出身寒微之人,天然是這些士族官員極其鄙夷的,這些士族官員反對冊封冉智為王,也是道理當中的事情。
褚蒜子固然感覺有些不當,但隻如果為了大晉的江山社稷,她便不會反對,何況,梁州和益州被大晉光複已經有好多年了,也正該加強統治纔對,因而,下達聖旨,將這些股肱大臣麾下的近百名親信,全數派往梁州和益州任職。
見滿朝的大臣不再反對,褚蒜子便以晉穆帝司馬聃的名義,下達聖旨,正式冊封冉智為魏王,並冊封蔣乾為平北將軍、蘇亥為鎮北將軍、王午為安北將軍,並籌辦了大量的犒賞財物。
褚蒜子就曉得如此冊封魏國降將,必然會招致滿朝的大臣的反對。不過。他也有本身的考慮,畢竟,將軍的封號再高,不過是個稱呼罷了。褚蒜子之以是冊封這些魏國降將如此高的職位。為的便是皋牢魏國將士。讓他們好好的駐守冀州,反對燕國權勢向南生長。
固然朝中大臣,大多都很不樂意,但為了安撫魏國君臣將士,終究仍決定冊封冉智為魏王,並任命魏國大將蔣乾為平北將軍、蘇亥為鎮北將軍,王午為安北將軍,其他將領也是大加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