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說的是。揚州軍團和荊州軍團都是我大晉屈指可數的精銳之師。氣力僅次於我軍。不過,目前的環境還好,二路主力雄師已經彆離進入兗州和青州。與我軍站在同一戰線上,三路雄師構成了強大的防備氣力,足以對抗企圖渡河進犯的燕代聯軍。”王三說道。
華安點頭道:“那是天然,最後的勝利必然會屬於我大晉。不過,大晉朝廷一心偏安江南,不肯意光複河北之地,倒是很讓人擔憂啊!若朝廷不支撐光複河北,情願與燕國劃黃河而治,環境就比較費事了,另有,就是大晉的世族權勢並不連合,桓暖和殷浩就相互有嫌隙,他們二人與我也並分歧心。如果我大晉的三路主力雄師不能相互共同。共同對抗燕代二國,就憑我軍一己之力,隻怕難以對抗燕代聯軍,光複河北也就無從談起了。”
經太短短數日的籌辦,華安麾下的十萬雄師已經籌辦伏貼,並彆離在孟津和敖倉兩處渡口集結結束,隨時籌辦受命渡河進犯。
“是,大哥。”王三趕緊應了一聲,隨即轉成分開中軍大帳。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燕代兩國本是北方的小國,但自從趙國大亂以來,中原的浩繁百姓為了避禍,接踵湧入燕代,顛末數年景長,現在的燕代二國,氣力已經是今非昔比,五十萬兵馬攻滅冉閔以後,對抗我大晉也並不落鄙人風。”
此中,張進麾下的主力兵馬進入孟津駐紮,曹伏麾下的兵馬則進入敖倉渡口戍守,兩路敵軍已經擺開了架式,要儘力反對晉軍渡河。
為了製止晉軍從成皋渡口偷渡,坐鎮平皋城的敵將曹伏,調派三千兵馬在成皋渡口駐紮,並隨時籌辦親身率軍策應各方。
聽完華安的渡河安插,王三點了點頭,讚歎道:“大哥如此安插,必然會將對岸敵軍的主力全數吸附在孟津渡口和敖倉渡口,而我親衛軍便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偷渡黃河,進而突襲敵軍的火線,輕鬆攻破敵軍的沿河防地,終究攻占河內郡。”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了不讓燕國占有先機,違方號令也在所不吝。”華安正色說道。
冒然出兵河北,華安天然曉得這是違背了朝廷的號令,為此躊躇了好久,但河北一帶已經岌岌可危,如果一味的從命朝廷的弊端指令,要不了多久,河北就儘屬燕國麾下了,到當時,環境將變得很糟糕,為了大晉的好處,華安終究下定決計,要渡河北上,攻占河內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