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指著大帳中的輿圖,正色道:“這裡是孟津渡口,這裡是敖倉渡口,我軍可兩路反擊,讓諸葛雄帶領一萬無當飛軍、三萬後備軍團從敖倉渡口,向對岸的曹伏兵團建議打擊,而讓鄧羌帶領三萬關中精銳和兩萬後備軍團,在孟津渡口打擊對岸的張進兵團,而我親衛軍一萬兵馬,則前去成皋關四周待命,隨時籌辦在成皋關登船,從成皋關方向偷偷渡河,並對敵軍沿河安插的雄師建議打擊。
而後,華安當即調派軍中標兵,悄悄渡河,前去河內郡方向窺伺敵情,以摸清對岸敵軍的擺設環境。
見敵軍的安插與本身所猜想的根基分歧,華安便心頭稀有了,並當即命令,讓鄧羌與諸葛雄彆離帶領雄師,向黃河北岸的守軍建議打擊。
實在,華安是曉得的,大晉朝廷是建立活著族的根本之上,皇族並無太大的權力,而本技藝裡握有多量的軍隊和充足的統領地盤,氣力已經靠近大晉近半的氣力了,就算本身方命不尊,朝廷也不會定罪,畢竟,大晉偏安江南以來,已經持續經曆了王敦、蘇峻之亂,為了朝廷的穩定,必然不會逼迫手握重兵的將領,是以,方命不尊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情。
華安與王三,親率一萬精銳的親衛軍,趁著夜色悄悄的進入敖倉城當中,並等待北岸標兵送回的諜報,以便做出打擊的號令。
華安點了點頭,輕鬆道:“你說的對,大哥就是這麼想的,不過,就怕敵軍在成皋渡口也安插重兵戍守啊!如果如此,我親衛軍就不能偷渡黃河了。”
不過,因為晉軍戰船數量有限,不成能讓數萬雄師同時建議渡河進犯,是以,晉軍建議進犯的僅僅是部分精銳人馬,在兵力上弱於北岸戍守的敵軍,並且,對岸的敵軍,也安插了大量的轟隆車和箭塔,以是,顛末持續一日的打擊,兩路晉軍兵馬並冇有攻陷渡口,而是敗退了返來。(未完待續。。)
此中,張進麾下的主力兵馬進入孟津駐紮,曹伏麾下的兵馬則進入敖倉渡口戍守,兩路敵軍已經擺開了架式,要儘力反對晉軍渡河。
聽完華安的渡河安插,王三點了點頭,讚歎道:“大哥如此安插,必然會將對岸敵軍的主力全數吸附在孟津渡口和敖倉渡口,而我親衛軍便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偷渡黃河,進而突襲敵軍的火線,輕鬆攻破敵軍的沿河防地,終究攻占河內郡。”
華安點了點頭,輕聲道:“燕代兩國本是北方的小國,但自從趙國大亂以來,中原的浩繁百姓為了避禍,接踵湧入燕代,顛末數年景長,現在的燕代二國,氣力已經是今非昔比,五十萬兵馬攻滅冉閔以後,對抗我大晉也並不落鄙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