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聞言大喜,看向魏國使者,笑著說道:“魏使一行辛苦了,先下去安息吧!本將第一次見到傳國玉璽,當把玩一夜,明日便調派雄師護送魏使一行和傳國玉璽,一同前去建康城。”
魏國使者走後,中軍大帳以內就隻剩下華安和張育二人了,華安坐在大帳的尊位上,細心的賞識著麵前的傳國玉璽,並時不時的感慨一二。
不過,即便如此,華安也絕對不會私吞傳國玉璽,並與大晉朝廷相對抗,因為一旦本身私吞傳國玉璽,必然會引發桓暖和殷浩的不滿,如果兩路雄師聯兵討伐,華安是難以對付的,何況,北方另有燕代聯軍,西北另有涼國和吐穀渾,華安氣力雖強,但卻冇法同時對抗如此多的權勢,而一旦呈現如許的環境,刻苦的就是天下的老百姓了。
華安點了點頭,並細心的旁觀手中的傳國玉璽,隻見全部傳國玉璽,做工極其精美,周遭四寸,上麵紐交五條龍,正麵篆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大字,彆的,在玉璽的一角鑲嵌著黃金,在傳國玉璽的肩部刻隸字‘大魏受漢傳國璽’右邊更是加刻‘天命石氏’四個大字。
“意義,代表甚麼意義?”華安隨後說道。
“回稟華將軍,這位便是我大魏的彭城王冉明,作為我大魏歸附大晉朝廷的誠意送往建康城為質。”魏國使者抱拳說道。
華安聞言大喜,忙道:“快請,快請。”
華安微微揚手,輕聲道:“不必多禮,使者請起。”說完看向使者身邊的少年。
張育聞言一驚,抱拳輕聲道:“以將軍目前的氣力,隻要善加運營,得天下並駁詰事,如有傳國玉璽互助,就更加名正言順了。”說完謹慎的看向大帳外。
幸虧這麼多年來,大晉朝廷經曆了王敦、蘇峻之亂,已經不敢隨便措置邊關大將了,而內奸的頻繁入侵,也需求有軍事統帥才氣的將領來保持大晉的統治,為此,華安這麼多年來,才得以安然無事,並慢慢擴大氣力。
張育思考半晌,小聲說道:“傳國玉璽乃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自古以來,便是得傳國玉璽者得天下,失之則國必亡。”
“敢問魏使,這位公子是?”華安天然曉得這個少年必然是冉閔的兒子,但為了確認,還是要問一句的。
張育聞言大喜,抱拳道:“將軍賢明,如此部屬就放心了。”
“下官拜見華將軍。”使者抱拳向華安行了一禮。
張育見華安對傳國玉璽頗感興趣,抱拳道:“將軍可知這傳國玉璽所代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