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安插的如此周到,信賴必然不會有事的。”魏國使者一行分開後,張育小聲的說道。
“姚襄、蒲洪之流,皆手握數萬重兵,此二人現歸附殷浩,賣力鎮守揚州的北部地區,以及徐州、豫州一帶,是魏國使者前去建康城的必經之路,此二民氣胸野心,本將非常不放心,此次如有人打傳國玉璽的主張,則多數是此二人了。”華安必定的說道。
在豫州方向的姚襄大營,姚襄正在大帳中與麾下部將商討去留的題目,自從歸附大晉朝廷以來,他們遭受了諸多不順。
“哦,你是說。有人會在半道上掠取傳國玉璽,可誰會有這麼大的膽量呢?”華安輕聲問道。
在半夜的時候,兩支人馬已經籌辦伏貼,賣力護送冉明和傳國玉璽的,是華安麾下的三百精銳馬隊,而魏國使者一行人,則是讓華安麾下後備軍團的三千兵士賣力庇護。
張育聞言,不由為本身的草率獻計而汗顏,頓了頓,抱拳道:“將軍說的是,傳國玉璽的確就是一塊做工精彩的石頭,不過,天底下想要獲得它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將軍既然已經下定決計,要將傳國玉璽與魏國人質一同送往建康城,就必然要做好防備,以防傳國玉璽在半路上遭受不測。”
“此事,與本將何乾?”姚襄隨口回了一句。
下定決計以後,姚襄便與幾名親信部將,在中軍大帳當中商討如何篡奪傳國玉璽。
他們本覺得投奔了名譽很高的殷浩是一件精確的挑選,卻不料這個殷浩,竟然是個氣度侷促,怯懦無能之輩。
部將聞言,抱拳道:“將軍,這傳國玉璽是天下皇權的意味,凡事獲得傳國玉璽之人,便能夠獲得天下,我們自歸附晉國以來,縷縷蒙受惡氣,不如,截下這傳國玉璽,建立一片屬於本身的江山。”
張育上前一步,輕聲道:“將軍,這天底下想當天子的人多的是,他們都會想儘統統體例,要獲得這傳國玉璽,以是,將軍必須多派兵馬護送。”
就在姚襄與部將商討如何篡奪傳國玉璽的時候,在蒲洪大營的中軍大帳當中,蒲洪與身邊的兩個兒子,也打起了傳國玉璽的主張。
“暗度陳倉,將軍的意義,是同時派出兩路人馬,一起照顧真的傳國玉璽直抵建康城,另一起則照顧捏造的傳國玉璽,吸引犯警之徒前來掠取,從而庇護真的傳國玉璽,妙,真是奇策啊!”張育立馬就明白了華安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