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國色_第四百四十章 中書令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李重九先劃出一個道道來,這是原則,也就是底線,不答應構和。

李重九心平氣和地言道:“創業維艱,守成不易,豈有聽聞秦皇漢祖,事事由彆人斷之,就算是李斯,蕭何,張良也不過是出運營策,馳驅其下。”

果然魏征脾氣噌地一下上來了,袖子一甩言道:“正所謂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王上你是以這番話來推搪微臣嗎?”

趙國軌製就此定下,而文官們接著最存眷的事了,誰官大,誰官小。

李重九頓了頓,看向了溫彥博。在另一個汗青上,溫彥博投奔李唐時,從中書舍人,遷至中書侍郎,最後於貞觀四年遷至中書令。

溫彥博,王珪等人都是這個期間的精英,但現在也隻要佩服二字。他們哪知李重九胸中這些觀點,都是唐宋明清數朝,君權臣權上千年鬥爭出來的成果。無數帝王將相殫精竭慮,也不過將這權力製衡之法,研討到這個境地,而李重九一下子就大步跨進,不費吹灰之力。

參與議政的人,能夠多,但點頭子下結論的人,隻能一個。

李重九言道:“再命各郡郡守,監察禦史有專折上奏,可不通過中書省,直承於孤,以防弊端,就如此定下。”

李重九言道:“故而我之改製,並非是全麵效仿舊朝,也不是要拔除門下省,而是加強中書省,而虧弱門下省之權,拔除尚書令,你們懂了嗎?”

但令溫彥博,魏征奇特是,李重九似冇有與任何商討過,但這些軌製倒是信手拈來,彷彿生而知之,莫非這世上真的是有天降貴胄的奇才。

李重九說出決定後,溫彥博等人既是思考此中的意義。而李重九拔除侍中,黃門侍郎後,門下省權力大不如前,幾近形同虛設,尚書省拔除尚書令,改委任擺佈仆射後,權勢減弱,如此三省長官中,隻剩下中書令一人。

李重九言要加強中書省,那是如何加強呢。

三省六部製前期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中書,門下兩省,在那打鬥。萬一兩省官吏不敦睦,中書省寫好的政令,門下省一道道給駁了返來,很輕易被黨爭操縱,成為兩邊踢皮球的疆場。

李重九深思言道:“魏愛卿之言甚是,門下省諫議大夫確切當監督中書省之行事。”

李重九對魏征這倔強脾氣,大感頭疼,說來講去還是要規複門下省侍中之位,以與中書令分庭抗爭。李重九不由想到明朝為了製止,代替中書省掌控議政之權的內閣作大,是設了數名大學士相互肘製,以製止首輔擅權。但這較著分歧適,將來的中書令,在李重九心底,就是要擔起蕭何曹規之職責,在本身領兵在外時,中書令坐鎮火線,措置好大小之事,若派人肘製,起了爭論,莫非還稟告身在千裡以外的本身裁斷。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