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麵王君廓,都顏率五千馬隊,押著吐六於部過萬俘虜,到達了烏桓山。
蒙元毀滅後,女真人後嗣建州女真。再度崛起,於火兒慎草原上的蒙古科爾沁部,率先投奔了努爾哈赤,成為滿洲的有力臂助,與滿洲皇室通婚。如汗青上孝莊皇後就是出自科爾沁部。
王君廓,薛萬徹合兵後,與近五萬契丹人一併南歸,路途之上,契丹各部瞥見雄師顛末,望風而逃。
在此王君廓再度遭受契丹一部族,交兵後將其逐出烏桓山,又俘虜了五千契丹人,緝獲牛羊戰馬不堪其數。
又等待了五日,王君廓派出輕騎在烏桓山四周北麵,東麵尋覓,卻一無所獲。
火兒慎草原記錄著東胡各族的興衰榮辱。
眾將聞言一併反對,都為王君廓采納。
雄師再渡烏侯秦水後,間隔歸程又近了一步,這裡是粟末靺鞨,高句麗,契丹,趙國權勢,東北四族力量的交彙之地。
繁衍至本日肅慎便是靺鞨七部,濊貊大抵為高句麗擔當,東胡分為烏桓,鮮卑後,烏桓滅亡,鮮卑多部漢化,唯有奚人,契丹人留在烏珠穆沁草原,火兒慎草原之上。
薛萬徹押送的大量的契丹俘虜趕到,本來薛萬徹追擊的乃是契丹八部中匹絮部的一支。
但此事不過是一件小小的插曲。
最後兩人商討決定,讓王君廓率五千人馬押著俘虜,歇息在此,而薛萬徹率烏古乃的漢,奚,靺鞨三族馬隊,隻照顧五日乾糧,追擊這契丹大部落。二人商定七日以內,不管戰果如何,兩軍一併在烏桓山會師。
世人遵循都顏的指引,先到達了一處契丹人的遊牧地,但卻撲了一個空,四下裡空蕩蕩的,隻剩下幾千根東倒西歪的木樁,和一圈圈氈包留下的陳跡。
濊貊族滅亡,以後上千年在遼東舞台挑起大梁的,是東胡與肅慎兩大古族的後嗣。
室韋也稱為韃靼,突厥人最早將室韋人,稱為三十姓韃靼。韃靼是突厥語,今後也成為室韋人的代稱。
度過潢水後,卻聽聞屯後的三百馬隊獲得了薛萬徹兩千馬隊的動靜。
在商周之時,東北有三大古族,彆離為肅慎、濊貊、東胡。
這時薛萬徹馬隊隨身軍糧隻剩兩日。
又經兩日雄師到達白狼山,當年白狼山之戰大勝後,刻石之陳跡猶然可見。
攻擊了吐六於部後,七千馬隊彌補了必然口糧,但為了追擊契丹人,卻再度分兵。薛萬徹,烏古乃的兩千馬隊,踏上了門路。
要斷絕北麵契丹的大患。必須深切火兒慎草原,重創契丹部方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