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還是林當鋒的幽州商賈湊了一萬三千多貫。
第三白六十九章民氣可用
日頭出來後,照得世人暖烘烘的。
即便如此預期五萬貫民債,也隻是堪堪售賣超越了三萬貫了。
“喲,趙掌櫃,快請坐。你老如何來了。”
不過此事對於李重九而言,已是大大出乎了他的料想。五萬貫不過是名頭,對於他而言,能收取一半已是充足。
以後的薊縣百姓群情紛繁。
數日以後,幽州刺史府。
周博還向李重九發起,因為鹽場與水軍都督府並在一地,人丁集合,能夠考慮在三岔河口築城拱衛,還可設置一縣,如此北平郡就由本來的一變成兩縣了。
林家,周家辦理鹽場的數百人,已是駐紮於三岔河口了。
戶槽書辦笑著點點頭言:“先把黃籍拿來。”
“你說這半成利。一年後能不能拿獲得。”
到了來歲海港解凍,李重九水軍便能夠在船廠之上練習了。而林當鋒和周博二人,在完成船廠的扶植外,還在海邊開設鹽場。
“現在這時米貴錢輕,你說錢拿在手裡有何用。戰亂一起甚麼都貴了一倍。”
一旁另一名書辦數過錢以後,將之記實在冊,笑道:“一共是兩百零三個大錢,我們隻收整,還你三個大錢,就給你兩牒民債。記得保管好,來歲憑此來取,萬一若丟了,要補辦就費事了。”
各坊裡,坊丁,裡長,黨長挨家挨戶敲開大門,讓百姓出門掃雪剷雪,並撤除屋頂上的厚雪,以防厚雪壓塌了屋子。
現在薊縣的縣衙旁,在雪天裡,搭起了三排草棚。
聞之此動靜後,李重九不由大喜,不過半年周博主建,林當鋒湊款,就將三岔河口的船廠,與連接的大道一併建好,這大大超出李重九之前預期。
戶槽書辦看了一眼,再將趙掌櫃的黃籍謄寫到一竹簡之上,上書趙六甲,薊縣人士……
“你這麼說倒是,不過這五百錢,是我娘給我老婆本。”
“上穀公為我們幽州作了那麼多事,本年還免除合縣的丁錢。這是多大的恩德,眼下幽州府缺錢,我娘讓我拿著三兄弟本年免役的五百錢,就算交納了丁錢,拖個幾年還也冇事。”
草棚前幽州的百姓,一個個手兜著袖子,排起了長龍,固然四周皆用布幔圍起擋風,但在大寒天,百姓們留著鼻涕,嗬著粗氣,暖著凍青的手,或者捂住沉甸甸的荷包子。
草棚之上,書著一橫大字‘民債之務,利國利民’。
一名五十多歲的薊縣的百姓來到一名書辦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