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國色_第三百零三章 發財方可立品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在安祿山之亂中,王思禮等高句麗武人忠於唐室,與叛軍苦戰。此中最馳名的高句麗大將,就乃是當時天下首屈一指的名將高仙芝。

李重九聽了哈哈大笑。

魏征言道:“當時我與你說,我當時之以是舍魏國公,而投你上穀公,乃是李密不納我言,我一身抱負無可發揮。眼下我到涿郡一年,蒙授郡守,本覺得上穀公會覺得我重,對我言聽計從,冇想到魏某所提罷酒坊,設義倉多次建議,上穀公皆冇有采取。”

汗青已是證明漢文明,具有極強異化之用,這些高句美人都漸漸漢化。唐王朝不但冇有對他們防備,並且還重用非常善戰的高句美人,在中唐時,高句麗武人個人,已是當時作為當時‘多國軍隊’唐軍中首要戰力。

李重九想了下言道:“魏郡丞說的有事理,以往不設義倉,乃是擔憂囤糧不敷,眼下我新破遼東,奪得糧食除了分給番人以外,足可支四萬雄師半年之用,軍糧現已無憂了。既然如此,魏郡丞無妨將涿郡糧倉三分之二的米糧,用作義倉。至於三分之一米糧,用於平準糴糶之用。”

李重九的決定,是將這些高句美人,安設在上穀,雁門二郡。這二郡在多次戰役當中,仍未從粉碎中規複,故而極缺人丁勞作,很多地步荒涼。以是李重九決定讓這些高句美人,於兩郡當中安設屯耕。

他們把穩將高句美人安設為民,將來能夠會養虎遺患。反咬李重九一口。

特彆是粟末靺鞨,在隋時粟末靺鞨分裂,以突地稽一部憑藉隋庭,而其他部則是憑藉高句麗,但高句美人一向待粟末靺鞨人一向不甚好,強令他們交納人蔘、貂皮、名馬、北珠、俊鷹、蜜蠟、麻布等等。

魏征捏須沉默一陣,言道:“大丈夫非名利二字不取,吾不愛利,但卻也想青史留名,以慰平生。

高句美人聽聞李重九不將他們發賣為奴,而作軍戶後,皆是說不出話來,因為這對於他們而言,已是最大的恩情。

隻是待過後傳聞。當時高句麗大對盧乙支文德,親身帶領帶著東南北三部褥薩從對新羅的南線趕回。以及靺鞨,契丹兩部救兵。一共十五萬雄師,猛追在李重九身後,前鋒馬隊追至遼河邊時,李重九雄師渡河時已有兩天,頓時連望塵興歎都做不到了。

魏征又寫過一篇而後,這才擱筆,言道:“請上穀公恕罪,魏某不喜在措置公事時,與人閒談。”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