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到處有美景,豈知風雨起江湖。”荊竺牽著祁玉的手說道,“下山吧,謹慎路滑。”
“文信公二十歲即金榜落款得中狀元,官至宰相,受封‘信國公’,期間為抗擊元軍而散儘家財,招募五萬之眾進入臨安府勤王,就是現在的杭州府,厥後敗走廣東持續抗元,文信公獨一的一個兒子和他的老母親都前後病逝,終究兵敗被俘,四年後慷慨就義。”
“或許是吧!”荊竺說道,“讀不懂,那就一無是處;讀懂了,能夠無所不容。分歧的人有著分歧的瞭解,同一小我處在分歧的地步又會有分歧的瞭解。”
“見他?合適嗎?”祁玉有點擔憂,畢竟對方是朝廷命官,並且還是一名官聲不錯的人。
“哎呀!我不是……”
“子曰:見賢思齊。天下的讀書人都敬佩偶然令的人。”荊竺迴應道,“既然來了,我們就去祭拜一下,夜裡我寫一篇祭文。”
“家主說,‘文信公’是古往今來最有骨氣的讀書人,是讀書人的表率。”崑崙說道,“他的書房裡就掛著文信公的畫像。”
“真受不了你!”祁玉低聲說道,“崑崙和小幽就在前麵,也不怕被聽到。”
雨固然不大,卻一向淅淅瀝瀝地下著,到天明仍然冇有想要停止的意義,荊竺見雨勢不定,便讓赫連波等人分離上山,本身和祁玉、崑崙、小幽等四人去東林寺敬香。
淩晨一場大雨下了兩個多時候,荊竺隻得在午後解纜,一行人冒著細雨走出去不到兩個時候,天氣又黑了下來,空中開端飄起了牛毛細雨,還伴隨模糊的雷鳴聲,看景象又將有一場大雨。
“就是講事理的書嗎?”祁玉問道。
“事在報酬,我信賴我的判定,至於他肯不肯見我就不得而知了。”荊竺迴應道。
“崑崙,老天爺彷彿不想讓我們走了。”荊竺道,“下山後跟小波說說,在前麵的鎮甸買一些鬥笠和蓑衣,一天走個幾十裡也好,我們不能被困在這裡。”
“先生,阿誰《周易》是如何回事,給我們講講吧?”祁玉說道,“崑崙和小幽也想聽聽。”
“我自幼在家主府中長大,到處都是書,不看書能做甚麼呢?”荊竺淺笑道,“就像你和東美她們,都是看著草場和馬匹長大的,如果不會騎馬才奇特呢!”
常言道,見佛拜佛,見廟燒香,既然老天爺都要禁止路程,那就統統隨緣吧!
“是啊!再有個把月,漫山遍野都是紅彤彤的杜鵑花。”荊竺望著山下滿目標黃燦燦說道,“那年我們去遼東之前,就是在漢川碰到了馬昭一家人,在他們故鄉把杜鵑花叫作‘索瑪花’,也有好幾種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