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先生說過,小齊的爹孃也是水邊人家,已經派人去北地接引,如果能夠的話,將來就讓小齊和映紅在夷陵久居,把那邊作為轉運處,我這邊也有族人疇昔幫手。”馬青岩說道,“這是我們籌議過的。”
“那一片是‘借糧湖’。”葛藤說道,“我去問問幾時開船。”
“這要看人手夠不敷。”荊竺說道,“眼下的確是承平了,需求的保護人手還是不能少,貨主也放心。”
“怪不得先生要帶我們兩個出來熟諳航道。”鐵錨說道,“對了,先前葛藤說過漢水的船運,先生是否會考慮?”
“我們運往北地的瓷器是不是這裡燒製的?”崑崙問道。
……
“我孃親也一樣,客歲我冇問,怕勾起悲傷事。”小幽說道。
“也是一年,葛藤留給他們。”荊竺說著衝杜星招了招手。
“杜星,這一趟去三江口感受如何?”荊竺表示杜星坐下。
“昨夜先生看了好久的地形圖,是不是籌辦重新走一條路?”崑崙問道。
“民氣都是肉長的,一個來回就是七千多裡,即使是爹孃捨得,我也不好開口。”齊野楓說道。
“那倒要去看看了。”崑崙迴應道,“我孃親的口音跟安慶那邊彷彿有些不同。”
“除了這個間隔的題目,你另有甚麼顧慮的?”
暮色下,炊煙異化著雲霧將小鎮覆蓋,荊竺付過船錢後,三人登陸逛逛看看,趁便吃東西。
“鐵錨!”荊竺道,“小齊要去夷陵了,從夷陵過三峽到三江口都是小齊和馬家去措置,船埠到夷陵那一段籌辦交給丁煥和小波,你和霍雷賣力船埠到九江這一段如何樣?”
“一步步來吧!”荊竺道,“不是有那麼句話嘛,船到橋頭天然直,明日你們就歸去。”
順風順水,三百裡水路不過半日時候就進入漢水,在入口處換了大船直奔漢川。
“我要先奉告爹孃。”
安排好了統統事件,荊竺再度出發,和崑崙、小幽、鐵錨、杜星幾小我順江而下在九江船埠登岸。
“持續和這些兄弟們一起乾,情願嗎?”
“從這裡乘船進入鄱陽湖,二百多裡就是‘瓦屑壩’,再有不敷百裡水路便可到‘饒埠’,那邊是徐師父的故裡,當然也是我的故裡。”荊竺道,“說不定也是你們和小桔的故裡。”
饒埠的船埠渡口跟一起看到的都差未幾,下了船就是一片鵝卵石河灘,不遠處都有青石板搭砌的台階通道,順著坡勢往上走二百多步就是小街,青石板街道兩側都是商戶的鋪麵,運營著本地的土特產和布匹,以及南北乾雜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