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王爺!”
迎親步隊再次出發,朝定鼎門而行,一起上吹吹打打,熱烈不凡。車轎到定鼎門水岸船埠停下,七頂八抬大轎跟著李胤,被抬上一條畫舫樓船,那畫舫高高的旗杆上,早已扯起一杆王旗:大唐寧王。
花轎落地,十三位身著喜服,頭蓋紅巾的想娘子,被丫環侍女牽引著,走到正堂前桌前,早有人將桌上那道烤乳豬,豆割了十四片肉下來,新郎,新娘各吃一份。這便是所謂的同牢禮了,新婚佳耦共食同一牲口之肉,表示共同餬口的開端。這一典禮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心義的環節。
“二拜高堂,祖上廣積善,助兒娶賢能。父母堂前座,飲水當思源。拜!”。
結髮禮後,便是拜六合了。
“王爺……禮部郎中薛心平出去問,酒菜該擺多少桌?”元玥出去問。
遵循眼下的風俗和禮法,婚禮必須是在傍晚時停止,意味著陰陽瓜代,按禮,大婚當日,女方需一早便由父親引著,去拜祭宗廟祖宗,然後坐等傍晚時分男方前來親迎。
“今兒本王結婚,已定下在康平坊買市一日,也會在流民營施粥七天,”以示與諸位同賀
“行!你看著安插吧,本王把王府臨時都交給你管了。”李胤直接出溜到椅子上,開端擺爛。
李胤和身後一群紅衣老婆跪下。
李胤身後跟著長長的迎親步隊,擔著迎親禮,禮品皆是精挑細選之物,綾羅綢緞閃閃發光,金銀器皿在陽光下耀目。
大婚當日,幾近全部都城都為之喜氣洋洋,百姓自發湧上街頭,隻想一睹那英姿英發,風采翩翩,詩仙詞聖,妙筆丹青,還能走馬射箭,臨陣斬將,讓魏國使團铩羽而歸的白衣少年郎,本日又會是多麼模樣?武比以後的寧王李胤,更是名聲大噪,如此允文允武,心胸社稷的仙顏少年郎,有誰能不敬愛呢?
禮部尚書慕容灼親身做起了導禮官,見李胤兩手牽著十三根采帶,已站立在香案前,隨即開口高喊:
足足八列對子馬,頓時的騎士個個精力抖擻,以後便是騎白馬的新郎倌李胤到了。他一身喜慶的大紅長袍,頭戴喜帽,帽上的紅玉晶瑩剔透,映照著他那張漂亮而帶著笑意的臉。身上彷彿冇了昔日那股子“仙氣兒”,卻多了幾分平凡人的炊火氣味。
終究,禮炮齊鳴,鑼鼓喧天,彩旗招展,朱雀大街上終究呈現了來迎親的對子馬,對子馬,也叫踹街馬,是皇族和勳貴出行時的儀仗之一,賣力在前指導。李胤之前從未曾放過對子馬出街,不成想,第一次卻用在了這大婚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