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龍自知失了場合,忙點頭稱是,終是幼年獵奇,臨了不忘叮囑一句:“淩兄,轉頭必然講給我聽。”
段铖出言隔絕:“亢龍兄,正言國度大事,無關緊急之事臨時擱下。”
行首之人上馬,見那老婦人埋頭哭啼,還不時比劃甚麼,不解其意,便問道:“婆婆是有甚麼委曲嗎?如安在這大街上這般抽泣?”
淩風點頭應諾,隨後迴歸正題:“我們的當務之急便是尋出我徒弟來,待知悉探子究細後再定應對之策。”因而將如何引出宋乾的打算細細白白講於少龍 隊之人。
因而淩風直奔主題,講道:“此次混入大理城中的探子總計十八人,江湖人稱‘北騎十八鷹’,帶頭的叫做蕭一撻,乃是契丹蕭太後的侄子,此民氣狠手 辣,最擅鷹爪功。他們奉契丹天子耶律隆緒之命,先行赴理,不過俱已易容,現混跡於布衣當中,旨在彙集軍情,策應攻理雄師。北騎十八鷹皆通漢語,又得 易容,尋得他們並非易事,幸虧他們手腕之上刻有鷹爪紋印,可藉此做以辨認…”
段铖翻身上馬,恭聲問道:“阿婆,你有何事固然說與我聽,我自會給您做主。”
淩風道:“各位有所不知,這十八鷹中有一鷹已被我們之人替代。他是給我講習江湖軼事的徒弟,叫做宋乾…”
正行間,俄然一名老婦人走入街心,擋住世人前行之路,行首之人忙揮手錶示停止行進,拍頓時前扣問。
大理城中,俄然多了一行白衣少年騎馬緩行,隻見行首一人端坐頓時,一邊鳴鑼,一邊唱吟:“太子殿下奉旨巡城,爾等不必惶恐,統統如常而行!”原 來是段铖、淩風及少龍隊人,太子巡城在大理乃是常事,因而百姓並無惶恐之色,隻是退避街旁,噤聲笑迎。淩風本就討厭君臣品級,見此景象,不由對大理 平增了一份愛好。
飛龍悶自不解,問:“何故其人之道還至其身?”
亢龍迥然一樂,打斷道:“是通覽古今,百曉江湖的八鬥先生嗎?”淩風點頭道:“恰是。”不想亢龍卻興趣盎然起來:“你是他門徒,必然也曉得很多 江湖趣事吧!那…”
但聽“撲通”一聲,老婦人已跪倒在地,哭聲濃厚:“多多找不見了呦!找不見了,我的多多…”
老婦人始終不語,隻是抬手指了指頓時的段铖,行首之人立時明白她要見段铖。但又因不明這老婦人秘聞,不敢冒然前領,因而回身去稟,待得段铖首肯 方纔領了老婦人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