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兩人每天都是天剛露白就起床了,耿秋繁忙著煎餅子,燒茶水,阿昊則抱阿牛去阿清家。兩人都冇空在家裡吃早餐,而是提在籃子裡,邊走邊吃的。就是為了多乾點活。太陽大,翻出來的地曬得乾,泥巴裡的草根就更輕易清理和曬死。中午回家歇息到太陽偏西,再出來乾活。早晨又踏著月光纔回家。夏天日頭長,隻要起早貪黑的才氣多乾點活。要不是耿秋從小有在鄉村乾度日的經曆,隻怕真是乾不下去。
“牛種田?如何耕?”阿昊一聽連連詰問。
現在耿秋家的那塊田就成了最大最好的一塊。趕在春季已經種上了約三畝的冬小麥,剩下的一半種了白菜蘿蔔油菜大蒜等菜蔬類。如許到夏季時,耿秋家再也不消憂愁冇菜吃了。他們門前的那小塊菜地,現在就種了辣椒和幾行蔥,因為本朝人並不象當代人那麼愛吃辣椒,家家戶戶都隻種一點,收成後就曬乾,或做成醬,或直接當調料用,以是大師種得都未幾。
幸虧兩人的家處於全村最邊沿的處所,離比來的鄰居都得走一刻多鐘的時候,大師不太好到他家來竄門,要不然一到開飯時候,家門口不得圍滿了流著口水的小屁孩。大人不美意義,小孩子卻抵當不住甘旨。象阿清家的黑小子,就是常客。不過村長很明顯是交代過他,每次都讓他拿點蔬菜過來,讓彆人覺得他真是過來送菜的,而不是純粹來蹭飯,都跟著過來。如果來的孩子多了,耿秋家的日子在黑岩村算是好的,也一樣吃不消。以是能來他家蹭飯的也就是黑小子一小我。
耿秋他們開墾的這片地,倒是一整塊,有牛梨,必定要省時省力很多。但題目是,他不曉得本朝有冇有那種轅梨,就算有,他估計也很貴。就他們現在十來兩銀子,他也不敢去買貴重物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