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一隻始皇帝_史記.趙子世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玄月,武成子薨,年五十七,天下哀,趙地招魂兮,其聲盈道不斷,餘地皆有所祀。時東胡夷欲犯邊遼東,民卒哀擊之,追殺不止,夷王斬將首以平懣。天子詔葬鹹陽郊桃山,陵邑簡造,仿馬服如是。城邑村夫泣拜不止,三日不斷。

王六年,秦使武成君將銳卒十五萬攻韓,蒙驁王翦為副將軍,欲王天下以救民,天下懾伏,趙將龐媛率四國兵二十萬抗之。武成子佯攻新鄭,伏敗項燕,取馬陵,遂破新鄭。既戰中陽,敗聯軍,殺廉頗,儘納韓地,韓王及臣十四俱自戕於梁,韓遂滅。秦王以功封之武成侯,為徹侯爵,眾賀之。

至下邳,時雨遇老者於途,至其室觀其書,子惜不為政,既論之。老者號黃石,曰:饑在賤農,寒在墮織。安在得人,危在出事。富在迎來,貧在棄時。……足寒悲傷,人怨傷國。山將崩者下先隳,國將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國殘。與覆車同軌者傾,與亡國同事者滅。見已生者慎將生,惡其跡者須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凶。吉者,百福所歸;凶者,百禍所攻。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逆者難從,順者易行,難從則亂,易行則理。如此理身、理國、理家,可也!【見《黃石公素書》】子曰:謬矣,夫人本,刑罪之,尊人利,是以基家國。駁所言老莊者不相來往,儒道者君臣父子,秉燭坐論,記《與武成侯論》,後遺張良。張良者,韓相平之子也。

五十四年,武成侯既入鹹陽,過桃山,秦王問政。韓非子曰:臣聞,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為人臣不忠,當死。言而不當,亦當死。固然,臣願悉言所聞,唯大王裁其罪。臣聞:天下陰燕陽魏,連荊固齊,收韓而成從,將西麵以與秦強難堪。臣暗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謂乎!臣聞之曰:“以亂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順者亡”。今天下之府庫不盈,囷倉空虛,悉其士民,張軍數十百萬,其頓首戴羽為將軍斷死於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後,而卻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言賞則不與,言罰則不可,獎懲不信,故士民不死也。……大王誠聽其說,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趙不舉,韓不亡,荊、魏不臣,齊、燕不北,霸王之名不成,四鄰諸侯不朝,大王斬臣以徇國,覺得王謀不忠者也。【見《韓非子·初見秦》】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