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蕩燕雲_第三十一章 武當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金殿內,一個年過五旬,頭髮有些吵嘴相間的道長正端坐在殿內太師椅上,此人身材清臒,長鬚美髯,頭髮挽成一個道髻,身穿青衣道袍,雖已年過半百,但仍然眼神炯炯,目光如電,令人不敢輕瀆一二。

劉鈞身後,郭有為以為報效中原朝廷的時候到了,他打算挾持後漢新天子劉繼元,帶領後漢投降中原王朝,結束國度分裂,也製止兩邦交兵給百姓帶來的災害。

普空雙手合十,高呼了一聲佛號後說道:“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來賓,眼看他樓塌了。這俗世紛爭幾曾休?我佛家弟子又何必過量牽涉塵凡之事,枉增殺孽,枉破戒律。”

屋頂采取“推山“做法為特性。殿內於後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

二人策馬來到武當山,在廟門處遞了拜帖,由一個小羽士引著二人來到太和宮。

正所謂“國度有難,羽士下山”。五代十國期間,武當真人郭有為在武當修習十餘年,習得一身技藝,同時又精研武當星象術及讖緯之學。飽讀詩書,滿腹經綸。

武當山古修建群還表現了玄門“崇尚天然”的思惟,保持了武當山的天然原始風采。

聽聞師兄如此答覆,普玄也是高呼了一聲佛號,感喟說道:“阿彌陀佛,師兄,你又安知我們不是在這朱樓之下?朱樓一塌,我等又豈能安然參禪?唐初若無“十三棍僧救唐王”,又哪有幾百年佛門暢旺,現在官家多通道家,我佛門若再無功勞於國,如何興我佛門,如何弘我佛法。”

此時,很多聞名高道隱居武當山修道,如姚簡、孫思邈、陶幼安、呂洞賓等。唐末,武當山已被列為玄門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武當山的玄門職位獲得很大晉升。

普空對普玄說道:“師弟,這個小施主年紀悄悄,說話卻很有禪理,武功也不弱。當真是少年英傑啊。”

唐貞觀年間,武當節度使姚簡奉旨在武當山禱雨而應,敕建五龍祠,這是天子在武當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廟。

拜彆了少林派世人,楊雲帆和陳子善二人乘馬走在前去荊湖北路的山路上,出了京西北路以後,門路逐步變的難走,兩人不時上馬乘船,不時策馬奔馳,不時牽馬而行,一起向南,直奔下一個目標地---武當。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