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蕩燕雲_第七十五章 朝爭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

誓師大會結束後,王繼恩帶領近六萬雄師由劍門南下,一起攻破劍州、綿州、閬州,兵鋒直指巴州,如果再攻破巴州,那麼就能直搗叛軍的老巢——成都府。

“捺缽”是契丹語的譯音,契丹語詞﹐意為遼帝的行營。遼帝保持著先人在遊牧餬口中養成的風俗﹐居處無常﹐四時轉徙。是以﹐天子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又稱四時捺缽。相稱於漢人天子的巡遊天下。

楚離寒強壓心中怒意,開口問道:“王繼恩帶來的都是朝廷的禁軍,成都城裡我們隻要不到六萬軍隊,如果不調雄師回援,成都萬一有個閃失,吳相公承擔的起嗎?”

與此同時,為崩潰義兵的抵當之心,王繼恩還向蜀地各州縣下發了“隻誅首惡,主謀非論”的朝廷檄文,並派人鼓吹隻要受勾引的流民能放下兵器,及時離開叛軍,朝廷既往不咎。

見二人就要吵起來,李順揉了揉額頭,不耐煩的開口說道:“寡人有些乏了,幾位相公等商討出對策後,再呈上來,退朝吧!”

關隘外廣漠的園地上,臨時用木板搭建的點將台上,西川招安使王繼恩身穿紫袍,頭戴雙翅錦冠,上位者的氣勢劈麵而來,壓的世人不敢直視

楚離寒本就不喜吳蘊這類隻曉得逢迎上意、溜鬚拍馬的人,更是不忿於這類人靠此爬到了文臣之首的輔弼。聞其辯駁本身,更是憤怒不已。

幾日的休整等候以後,落在馬隊前麵的五萬多禁軍步兵顛末艱苦的急行軍,終究趕到了劍門關。

蜀王府的朝會上,群臣在堂下群情紛繁,堂上蜀王李順端坐於王座之上,皺眉望著堂下的文武百官。

“啟稟王上,微臣覺得應當速速集結攻打梓州的二十萬雄師回師勤王。梓州城高池深,短時候內難以攻破,梓州城就在那,我們不打,他們也跑不了,而王繼恩帶領的朝廷禁軍確切麵前最首要的威脅。隻要我們以上風兵力擊潰王繼恩帶領的禁軍,重新奪回劍門關,那麼梓州城的守軍就會不攻自潰。”參知政事楚離寒出列躬身說道。

此次諜報是由遼國“執方司”在宋地刺探到的,顛末層層上報以後,遞到了“執方司”的直屬機構西京留守府司的案桌上。

同時為了儘快安定此次兵變,朝廷又增派陝路隨軍轉運使雷有終為主將,同知兵馬事裴莊為副,帶領兩萬雄師,自淮水南下,東出荊湖北路,由夔門入川,與王繼恩帶領的禁軍,東西兩麵夾攻義兵,以期儘快結束戰役。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頁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