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龍壓不過地頭蛇。何家再繁華也是剛到河北道呢。”
輪到了何陽山發言,直接問道:“爺爺,您和瓏妹子定是已有合適的人選,不如說出來讓我們快些曉得但是正伢子?”
何屠夫不管謝家屬譜如何記錄,何家的子孫後代絕對不能忘恩負義,要記得李家是大仇人。
何陽山道:“一開端我冇想到正伢子,我想著是三叔,現在我聽了四位叔叔的說辭,感覺很有事理,我竄改主張了,保舉正伢子。”
江碧道:“爺爺,不如我們輪番說出族長的人選。”
傍晚,燕州何家一片安好,祠堂裡何家六個寶、眾孫、眾孫媳擺列兩側而坐,撤除三個不滿半歲的曾孫,其他的曾孫都來了,端方的站到了爹孃的身後。
來賓們看完了花鼓戲前後告彆,帶著何家回贈的禮品分開,到了府裡翻開禮品一瞧,均是精彩富麗可謂一絕雙麵繡靈繡品,再一探聽是何家六個兒媳親手所繡,何家到處依托謝小巧的傳言不攻自破。
戲台上花鼓戲唱得熱烈,幾位豪坤的夫人離席去便利,穿過兩排花朵盛開芳香濃烈的靈桂花樹,讚歎著何府如人間瑤池,恰好碰到自淨房出來的張金金、李喜花及兩個奴婢。
何陽正對馬紫芳抱以感激的目光
一名麵貌豔美的夫人輕聲道:“她們的夫君現在都不在燕州,在外埠任官。她們如果犯了何家家規被休棄,還會有本日的風景?”
年僅五歲的何曾一孫,睜著大大的眼睛,用稚嫩的聲音道:“我想當族長為族裡做事出一分力,但是我彷彿曉得太少了呢。”
眾孫均同意讓何陽正做代任族長。何屠夫特地讓眾位孫媳保舉人選,長孫媳江碧至十孫媳李玉霜也是提了何陽正的名。
何陽山是長孫,何大寶的兒子。何陽明是第二孫、何二寶的兒子。何大寶保舉何陽明,是至心以為二侄子比兒子強。
輪到了馬紫芳,她站起來落落風雅的道:“我夫君陽正聰明樸重,文武雙全,兩大學士對他另眼相看,他是兩榜進士出身,我們何家第一個榜眼,又在河北道任文官多年,對津州、燕州環境都很體味,他在任縣令時,曾帶著官兵和村民圍殲藏身於小島的五十名倭寇,朝中呂大人是他的教員,同門師兄弟遍及各地,綜上所述,我以為他能當好代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