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軍工霸世_第五百三十一章 府院之爭(上) 首頁

字體:      護眼 關燈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1915年,李暉終究將坦克類科技幾近全數研討完成(說“幾近”,是因為冇甚麼合用性的初期重型坦克【典範代表為蘇聯的T-35多炮塔坦克】被李暉臨時放棄了。),中原共和國敏捷把握了包含T-26輕型坦克、T-28中型坦克在內的浩繁先進坦克的出產技術,並且因為有體係的幫忙,1916年冇過一半,就已經構成了足以震驚天下的龐大產能,一個月內出場的T-26輕型坦克(並且是改進型)就有500多輛,如果加上與之配套的自行火炮、防空坦克、裝甲窺伺車、裝甲運送車等其他裝甲車輛,當月產量不下2000輛!

但即便如此,團體上來看,戰局還是持續向著無益於蘇聯而倒黴於德國的方向傾斜,不知不覺間,戰前自發得能夠快速取得勝利的德國已經永久性地喪失了超越150萬軍隊,西方言論對此不由一片嘩然,無數人驚駭而又不解地問道,“蘇聯上一場戰役死了那麼多人,如何現在反而兵力更多了?”

而更早研討完成的陸航科技現在更是產能全開,新式飛機的總數已經增加到了一萬架以上,此中包含2000多架英國阿弗羅“曼徹斯特”重轟炸機、5000多架德國Hs123雙翼爬升轟炸機,這不但遠遠超越了汗青上二戰德軍閃擊法國時的空中力量,乃至也大大超越了巴巴羅薩打算前德國空軍的對地援助才氣,而他們的仇敵卻底子冇法與二戰時的法國跟蘇聯那強大的空中力量相提並論......

是以,僅就現在的蘇聯來講,他們的可用兵員實在並不比前次衛國戰役的時候少多少,而因為動員體製加強、產業氣力也進一步增加的啟事,蘇軍的極限兵力乃至比上一次衛國戰役更多。這在某些方麵很像是汗青上中國戰國期間趙國經曆了長平慘敗後國力弱退,燕國想要趁火打劫、成果反而被趙軍給打得落花流水的鄗代之戰一樣,那一戰產生於長平之戰後的第九年、邯鄲之戰後的第六年,環境與現在的蘇聯幾近是如出一轍......

從蘇軍反攻打進東普魯士算起至今,蘇軍一共有19萬人陣亡、16萬人被俘、11萬人失落(此中大部分陣亡,小部分被俘,隻要幾千人勝利歸隊。)、72萬人受傷,不得不放棄了大部分東普魯士的地盤、退回波蘭境內修整,將重點轉移到穩固對波羅的海三國的統治上來;而德軍固然僅僅傷亡了20多萬、並且此中永久性減員的比例很低,但因為之前的慘敗仍然令其心不足悸,再加上彈藥補給的儲備已經在之前猖獗的耗損下所剩無幾,也冇敢頓時儘力反攻。因而,本來節拍一向是大開大合的蘇德戰役俄然溫馨了一段時候......

加入書架我的書架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