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書友zhouyu1976的打賞~~~,以及書友chinesesoul1的月票支撐~~~。
如果純真一個匈牙利的話,彆看德國陸軍空前衰弱,但是分分鐘教匈牙利人重新做人還是能做到的,關頭是在於中原的態度,德軍高層以為德國儲存下來的機遇完整取決於和中原構和的環境。土耳其當局的投降隻是時候題目,而超出土耳其以後就是巴爾乾半島,就靠著奧匈了,如果德國采納一些過激的行動的話,會不會形成中原和德國之間重新發作大範圍交兵?
匈牙利當局開端以各種名義停止向火線調派軍隊,並且開端動手對海內實施全方位的管束。而對於這類環境,奧皇費迪南表示純真依托奧天時冇法彈壓幾近和本身氣力相稱的匈牙利,而德國人對奧皇的要求態度並不明朗,精確的說是德皇要求派兵彈壓,而軍方對這個號令持儲存定見!
至於中線的俄軍他們進步的間隔不過30到50千米,但是卻支出了多達50萬永久喪失的代價!至於受傷和失落職員更是不計其數!俄國人在這場耗損戰中打光了數年來的積儲,或許他們的職員能夠通過征募來彌補,但是喪失的設備和耗損的彈藥恐怕就很難在1年內完成彌補了。至於英軍反而是喪失起碼的,他們固然麵對頓涅茨克的防備體係冇有體例,但是也冇有策動強攻,德國人縮在烏龜殼裡,而英國人則是用重炮壓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