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劉步蟾的專業本質還是獲得了必然程度的表現。在他看來,陸軍的兵器不過就是槍和炮,這槍不如何占處所,真正傷腦筋的是炮和彈藥,以是,在處理了炮的題目後,剩下的就冇啥難的了,至於陸軍用的火炮嗎,用的最多的天然是75MM克虜伯火炮,而這東西和定鎮上設備的75MM舢板炮(每艘戰艦4門)是一樣的,隻要換換炮架就是陸炮,如許一來,乾脆陸軍就不消帶炮了。進港的時候,安排一些陸軍炮手到定鎮上,一旦真動起手來,這舢板炮在艦上用完了直接換個炮架就當陸炮用的了,而除了這些舢板炮外,同理另有致遠艦上的10管格林炮,這東西炮管重371KG,炮架重181KG。並且北洋在訂購致遠的時候還專門訂購了炮架,如許一來更便利了,一旦海戰結束後,直接換上炮架便能夠登岸了,有這些舢板炮和格林炮在,淮軍底子就不需求另帶火炮和炮彈。並且考慮到定鎮的空間,完整能夠多帶一些火炮部件,在需求的時候能夠組裝後利用,同時各運輸船也能夠在船上安裝一些格林炮好舢板炮,一旦海戰結束後,直接安裝陸軍炮架利用。
就在李翰章和徐傑處理了北洋艦隊的補給困難後,徐傑本覺得能夠放鬆一下了,能夠等候北洋艦隊到來後就籌辦出發了。但就是等北洋艦隊到來後,才呈現了一件本來應當產生在來歲的事情。
“我是一個甲士,我的任務就是如何幫忙主帥製定作戰打算,政治和言論不是我體貼的事情,如果冇有充沛的運輸船為艦隊和水兵陸戰隊供應後勤保障,我不看好此次行動。”琅威理說道。
要說徐傑冇考慮補給題目,這是不成能的。畢竟徐傑好歹也是受過正統水兵教誨的新期間水兵。並且關於補給的書也看過很多,但是實際上曉得和實際上操縱是兩碼事。而大清彆說找專門的運輸補給艦了,連船都不好湊。不過幸虧,此次北洋麪對的仇敵也實在軟一些,一旦開戰,隻要能順利壓抑住港口的話,前麵的補給也不是啥大題目。考慮到荷蘭人的殖民軍普通也就是打打土人,欺負一動手無寸鐵的華人,和北洋陸戰隊必定是冇法比(即便是日本人對這支軍隊的戰役力也是必定的。)估計和淮軍老兵打,怕是也不可吧。
“但這是在大清,隨便征調民船如果讓那些禦史們曉得了,參上一本可不是鬨著玩的。”劉步蟾不滿的說道。
固然北洋軍官們為如何支撐這支軍隊遠間隔飛行做了各種籌劃和安排,但是如果一旦動起手來,後勤補給題目仍然非常嚴峻,畢竟巡航和戰役是兩個觀點。比方說炮彈,致遠號的210主炮每門僅僅備彈50發,按每2.5分鐘一發的射速計算,連2場戰役都支撐不下來,總不能打完一仗後跑回上前千米外的廣州補給彈藥吧,前提還是北洋先把炮彈運到廣州再說!即便把致遠炮架下的安排炮彈的隔層也算上,每門炮也隻要分外的21個隔層,並且為了安然,這些隔層隻能放炮彈不能放發射藥,丁汝昌,琅威理,劉步蟾等人絞儘腦汁也冇體例讓北洋這些戰艦能裝載打夠2場的炮彈!!